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寄外舅郭大夫【注】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由朝请郎转任提点成都府路刑狱。陈因家贫,无力赡私,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在长安。此诗是分别后所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联起来,说明消息终于传来。
B.“妻孥且旧居”是写妻子儿女仍在外舅家居住,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体现了诗人既迫切又犹疑、惊喜交加的心情。
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颈联运用设问,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在于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只是诗人的自我慰藉。
E. 本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首联语调高昂,颔联沉抑,颈联呈淡淡的欢快,尾联归于平静起伏跌宕,尽真情之妙。
【小题2】有人对诗的尾联甚为称道,试从情感与主题方面进行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09 05:06: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书《洛阳名园记》后

李格非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于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选自《古文观止》)

(简注)
①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他是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擅长写诗赋杂文。文章写得健迈凌厉,受到过苏轼的赏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文集45卷(据《文献通考》),但现仅存《洛阳名园记》。②崤(xiáo)渑:崤山,在河南洛宁县西北。渑(miǎn):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崤山、渑池都在洛阳西边。③走集:往来必经的险要之地。④五季:指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⑤治忽:这里指治乱。
(阅读指要)

北宋后期,统治阶级的生活更腐化,他们到处建造园林台榭以供享乐。李格非从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利益出发,写下了《洛阳名园记》,逐一描写洛阳十九处名园的盛景。《书<洛阳名园记>后》是写在十九篇文章后的跋。文中明确指出,从园圃的兴废,可以看出洛阳的盛衰;从洛阳的盛衰,又可以看出天下的治乱。从而告诫当时的公卿大夫,不可图一己之私而走上“唐之末路”。二十多年后,洛阳果然陷于女真统治者之手,北宋覆灭了,繁丽多姿的众多洛阳名园顿然变成废墟。文章见微知著,立意高远,运思缜密,推论清晰;文章末句“唐之末路是矣”,振聋发聩。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挟崤渑之(___________)    (2)公卿贵戚开馆列于东都者(___________)
(3)其池塘竹树、兵车践(___________)  (4)乎一己之私以自为(___________)
【小题2】请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中“候”与“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中“候”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必躬造左公第,太公太母起居 B.阳嘉元年,复造风地动仪
C.僮仆欢迎,稚子门 D.于园圃之度兴而得
(2)下列句中“徒”与“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徒”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B.秦城恐不可得,见欺
C.然步则开出浃背   D.蔺相如以口舌为劳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洛阳处天下之中,崤绳之阻
B.飞仙以遨游
C.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天子而令诸侯.
D.将兵力以行大事
【小题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
B.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
C.高事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
D.公卿大夫方进于朝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
(2)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小题6】本文是写在《洛阳名园记》后的跋。简述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