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小题。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原:原液。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直接抒发了诗人拳拳的思乡之情。
C.尾联两句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
D.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
E. 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小题2】诗歌的颔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22 05:0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词人,洛阳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词人避乱南方时。②凤凰城: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后因此称长安为凤凰城、凤城。此处指宋都汴京。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凤凰城”原指长安,这里借指北宋都成汴京,“凤凰城破”指“靖康之难”中宋都被金兵攻占。
B.“擘钗”化用白居易《长恨歌》“钗壁黄金合分钿”一句,借李、杨的悲剧表达了对统治者享乐误国的讽刺。
C.“信音稀”是说在南北交兵、形势险恶的情况下,亲人离散音讯难通,把词中饱受战争苦难的主人公的惨痛心境更推进了一层。
D.“辽海”“玉关”代指遥远的地方,而“梦回”“魂断”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想要回归故乡的急切心理。
E. “月解重圆星解聚”用拟人手法,赋予“月”和“星”以人的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并和下文的“不见人归”形成对比
【小题2】结尾两句“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

南浮长淮,诉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世家龙门,念神禹之鬼功;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

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观之,岂不信哉!

(马存《赠盖邦式序 》)

【小题1】根据第二段内容写出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史记》中的一篇课文__________
【小题2】作者认为司马迁创作《史记》,从游历到文章有一个内化过程,这个过程是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阐述了写作和生活的关系,体现了古文论的进步性。
B.第二段比拟鲜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司马迁游历的艰辛。
C.文章首尾呼应,强调了《史记》的创作得之于山水游历。
D.本文笔势纵横,见解独特,显示了作者艺术创新的意识。
【小题4】联系全文,从两方面概括《史记》的特点
【小题5】概括作者的观点,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以礼法为家,世闻。第进士,调寿安尉。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自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性刚直,遇事不回。时侍郎阙,祐甫摄省事,数与宰相常衮争议不平。衮怒,使知吏部选,每拟官,衮辄驳异,祐甫不为下。会朱泚军中猫鼠同乳,表其瑞,衮率群臣贺,祐甫独曰:“可吊不可贺。”问状,对曰:“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猫职不修,其应若曰法吏有不触邪,疆吏有不捍敌。”代宗异其言,衮益不喜。

帝崩,衮入临,遣从吏扶立殿墀上,祐甫指之谓众曰:“臣哭君前,有扶礼乎?”衮不胜怒,乃劾祐甫率情变礼,挠国典,请贬潮州刺史。德宗以为重,改河南少尹。子仪、泚言祐甫不宜贬。帝以衮罔上,以衮河南少尹,而拜祐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衮当国,凡奏请一杜绝之,惟入第乃得进,然无所甄异,贤愚同滞焉。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帝尝谓曰:“人言卿拟官多亲旧,何邪?”对曰:“陛下令臣进拟庶官,夫进拟者必悉其才行,如不与闻知,何由得其实?”帝以为然。

淄青李正己畏帝威断,表献钱三十万缗,以观朝廷。帝意其诈,未能答。祐甫日:“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若正己奉承诏书,是陛下恩洽士心;若不用,彼自敛怨,军且乱。又使诸藩不以朝廷为重贿。”帝曰:“善。”正己惭服。时议者韪其谟谋,谓可复贞观、开元之治。

甍,年六十,赠太傅,谥曰文贞。故事,门下侍郎未有赠三师者,帝以其有大臣节,特宠异之。

(节选自《新唐书崔祐甫传》,选入时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B.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C.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D.及祐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主,是最早的已故之人的替身物。用木简单地剥雕成人形木偶,以象征死者,上书死者姓名及图案,用以长久祭拜。
B.三师,是辅导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官的合称,也称“东宫三师”,常为位高权重的实职,也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C.藩,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民政、财政,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相抗衡。
D.缗,绳子的一种,先前用它来串联物品,后来也用此种绳子穿铜钱,因每串一千文,故“缗”也指一千文钱即一贯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祐甫深谙谋略。李正己假献巨款试探朝廷,崔祐甫劝皇帝顺水推舟,一举多得, 广受称赞。
B.崔祐甫深受宠遇。他的建议,多被皇帝重视,死后依然破例以门下侍郎追赠太傅, 尽享殊荣。
C.崔祐甫唯才是举。他秉政时只要是人才,就举贤不避亲旧,凭公正行事,选拔了大批人才。
D.崔祐甫性情刚直。他多次与宰相常衮交锋,毫不退让,故意激怒常衮,终被贬为潮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
(2)(课内文言文)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