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迢嶢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l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妹夫。②迢嶢:高山。③分:甘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颔联写作者独自登高赏菊,“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颈联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山水秋景,气韵生动,表现作者对美丽景色的喜爱。
D.第六句“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
E. 本诗既有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小题2】这首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沁园春-雪》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26 03:0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芝阁记 王安石
①祥符时,封泰山以文天下之平,四方以芝来告者万数。其大吏,则天子赐书以宠嘉之,小吏若民,辄锡金帛。方是时,希世有力之大臣,穷搜而远采,山农野老,攀缘狙杙,以上至不测之高,下至涧溪壑谷,分崩裂绝,幽穷隐伏,人迹之所不通,往往求焉。而芝出于九州、四海之间,盖几于尽矣。
②至今上即位,谦让不德。自大臣不敢言封禅,诏有司以祥瑞告者皆勿纳。于是神奇之产,销藏委翳于蒿藜榛莽之间,而山农野老不复知其为瑞也。则知因一时之好恶,而能成天下之风俗,况于行先王之治哉?
③太丘陈君学文而好奇。芝生于庭,能识其为芝,惜其可献而莫售也,故阁于其居之东偏,掇取而藏之。盖其好奇如此。噫!芝一也,或贵于天子,或贵于士,或辱于凡民,夫岂不以时乎哉?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而卒所以贵贱者,何以异哉?此予之所以叹也。
【小题1】祥符年间,芝“几于尽”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2】分析第②段的作用。
【小题3】下列对陈君建阁藏芝的原因的推测,合理的一项是
A.不满皇帝迷信祥瑞粉饰太平。
B.进献朝廷颂扬今上谦让有德。
C.为芝草不遇于时而感到惋惜。
D.先居为奇货再伺机高价出售。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应以士人际遇的贵贱来区分是否有道。
B.作者把士人不应为贵贱所役使作为文章的主旨。
C.作者为士人的际遇为何有贵贱之分而感到困惑。
D.作者认为士人和芝草贵贱有别的原因是一样的。
【小题5】清人沈德潜评价《芝阁记》“用意多在题外”。请对此加以赏析。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小题1】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其孰能讥之乎
B.①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C.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而记游者甚众    ②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始舍于其址。     名之曰褒禅。
B.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C.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D.有泉侧出。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小题3】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论述了要到险远之处,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有坚定的志向、足够的力量和一的定外物相助。
B.作者的心得是:尽了自己的志而没有到达,可以不后悔。
C.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坚定的志向。
D.作者特别强调“志”——志向、意志,这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推行新法的精神是一致的。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