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除夕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
【小题1】下列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两首诗都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题,但抒发感情不同,来诗表达的是虚度年华的悔恨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王诗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乐观自信的心态和喜悦的心情。
B.“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指最让人哀愁的是伴着阵阵报晓的鸡鸣,憔悴的人儿又迎来了春风。“又”字表达诗人漂泊他乡的时间之长。
C.王诗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金鸡报晓,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春节的欢乐气氛。
D.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E. 王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小题2】“又将憔悴见春风”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7-25 06:3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况,字元均。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书未尝去手,无所不读,盖亦无所不记。其为文章,得纸笔立就,而闳博绮丽称天下。初举进士,赐同学究出身,不就。后数年,遂中甲科,补江宁府观察推官,迁太常丞,通判江宁府。

方是时,赵元昊反,夏英公、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言“臣等才力薄,使事恐不能独办,请得田某自佐”,以公为其判官,直集贤院、参都总管军事。自真宗弭兵,至是且四十年,诸老将尽死,为吏者不知兵法,师数陷败,士民震恐。二公随事镇抚,其为世所善,多公计策。大将有欲悉数路兵出击贼者,朝廷许之矣,公极言其不可,乃止。又言所以治边者十四事,多听用

遂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充蜀、梓、利、夔路兵马铃辖。西南夷侵边,公严兵惮之而诱以恩信,即皆稽颡。蜀自王均、李顺再乱,遂号为易动,往者得便宜决事,而多擅杀以为威,至虽小罪,犹并妻子迁去蜀,流离颠顿,有以故死者。公拊循教诲,儿女子畜其人,至有甚恶,然后绳以法。蜀人爱公,以继张忠定,而谓公所继治为未尝有误。岁大凶,宽赋减徭,发廪以救之,而无饥者。事闻,赐书奖谕。居顷之,遂以为枢密副使,又以检校大傅充枢密使。

公行内修,为人宽厚长者,与人语,款款若恐不得当其意,至其有所守,人亦不能移也。自江宁归,宰相私使人招之,公谢不往。及为谏官,于小事近功,有所不言,独常从容为上言为治大方而已。范文正公等皆士大夫所望以为公卿,而其位未副,公得间辄为上言之,故文正公等未几皆见用。当是时,上数以天下事询大臣,慨然欲有所为,盖其志多自公发。公所设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故功利之在人者多,而事迹可记者止于如此。嘉祐八年二月乙酉薨于第,享年五十九。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世所善,公计策 多:赞许,推崇
B.款款若恐不得当其意 款款:诚恳
C.儿女子其人 畜:养育
D.公所设施,事可   趣:通“趋”,趋向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况不做标新立异的行为,不说不同寻常的话,不以这些行为来积累名声,所以功名利益在别人身上的多,而他自己可以记的事却不多。
B.赵元昊造反的时候,夏竦、范仲淹两位先生担任陕西经略,认为田况的能力足以辅佐他们,就向朝廷申请,朝廷果然答应让田况来辅佐他们。
C.以往四川做官的人得到朝廷的同意可以便宜行事,而大多都是擅自诛杀来立威,甚至即使是很小的罪行,也一并把妻子儿女迁到四川去受苦。
D.范文正等人都是当时的士大夫期望担任公卿的人,然而一直没有如愿,田况得到机会就对皇上说这件事,结果范文正等人不多久就被朝廷重用了。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真宗弭兵,至是且四十年。
(2)又言所以治边者十四事,多听用。
(3)及为谏官,于小事近功,有所不言,独常从容为上言为治大方而已。
【小题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田况为政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