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注]孙登是晋朝隐士,阮籍慕名入山访问,孙登不发一语,阮籍不悦,长啸一声悻悻而去,走到半山,听见孙登在山上作啸,声如龙吟,乃大钦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起笔以叙事来抒情,说自己这几年游遍江南,最是喜欢惠山;诗人以众山普通、平凡,来凸显“江南第一山”惠山的奇绝。
B.诗中用“小团月”来比喻“小龙团茶”,传神地写出名泉泡茶的清澈宁静的的韵味,“独”字突出苏子对钱道人和惠山情有独钟。
C.颈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把山路比喻为九龙脊背,表现了山路的;折将月下水面波动的太湖夸张为五湖,突出了太湖的浩淼。
D.孙登与阮籍,以啸相呼相谈,尽得风流;看似隐士无语,而访者空手而归,但双方心灵确实充实着、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E. 尾联收合全篇,诗人既化用典故,又以景结情,此联呼应诗题“惠山谒钱进人”,苏子之于钱道人,犹如孙登之于阮籍。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2 08:02: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石钟山记

苏轼

①《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②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微风浪 (_____________)   (2)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1)汝之乎(   )
A.知道 B.认识 C.记住    D.标记
(2)而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
A.粗劣 B.浅陋 C. 狭小 D.轻视
【小题3】对画波浪线句进行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C.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D.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小题4】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小题5】按照“二疑”“二笑”“一悟”等关键词梳理本文,将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同类题4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橫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平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陵   下:攻下
B.侣鱼虾而麋鹿   友:以……为朋友,与……作朋友
C.而未尝也   往:流逝
D.而吾与子之所共   食:食物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郁苍苍 生吾前
B.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学
C.今安在哉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惟江上清风 皆在衽席
【小题3】下列对节选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于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B.第一段中以“客人”之口吻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个人境遇的悲叹。
C.第二段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一分为二,令人信服。
D.作者善于借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