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曾巩

公钱氏也,故为王家,有吴越之地。公幼孤,家贫母嫁,既长,还依其族之大人,刻励就学,并日夜,忘寝食,于书无所不,已通其大旨。至于分章别句、类数辨名、丛细委曲,无不究尽。其见于文辞,闳放隽伟,故出而天下之士,挟其所有,较于有司,常出众上,以其故名动一时。

其为尉,及为秀、婺、邓州,皆有治行。秀州击奸仆强,果于力行。婺、邓更革弛坏,理具设张。为直讲,以能教诱,学者归之。为校理,英宗之初,慈圣光献皇后听政,公三上书请还政天子。为吏部,谨绳墨,选者称其平。为开封,以慈恕简静为体,不求智名,以投世取显。为公属者,有不与公合,然公遇之,未尝有厚薄意。士以此公。而为公属者,后卒亦心服也。公于众不矫矫为异,亦不翕翕为同,以其故,人莫能亲疏。至于利势之际,人所竞逐,公方隤然,迹与众远,故虽有夸者,亦不以公为可忌也。公之为判官也,府尝有狱,或探大臣意,谓欲有所附致,公不为动,徐论其意而已。公平居乐易,无崖岸,及至有所特立,人固有所不能及者,类如此也。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笃也

公之先,既藉疆土归天子,其后至昭化,守和州,十有八年以卒。诏葬和州,子孙因焉。至公,始葬其母于苏州吴县龙冈村之天平山,故今又为苏州人。公讳藻,字纯老,封仁和县开国伯,赐服金紫,年六十有一,元丰五年正月庚寅卒于位。公卒,上驰使临视其家,知其贫,特赐钱五十万,而官其弟及子孙凡三人。公与余尝为僚,相善,其且殁,以遗事属余,而其家因来乞铭。

注:①隤然:无职家居。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书无所不  治:研究
B.故出而天下之士 与:和,跟
C.士以此公    多:称赞
D.子孙因焉    家:安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越:地名,即现在的江苏南部、浙江等一带的地区。
B.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校理:职官名。文中指专门掌管校勘整理宫廷藏书的官职。
D.绳墨:木工用来打直线的墨线。文中比喻性格端庄正直。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公属者,有不与公合,然公遇之,未尝有厚薄意。
(2)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笃也。
【小题4】结合第二段,概括钱公为政方面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24 08:0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解释加线字:
蹑足行伍之间    ⑵数百之众 ⑶且夫天下非小弱
⑷非于九国之师也 ⑸与陈涉度长大 ⑹一夫作难而七庙
【小题2】选出下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
A.至尊而至六合//虽大风浪不能也 B卷天下//吾从而
B.然陈涉牖绳枢之子//非能也 D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不相师
【小题3】选出下列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
A.余威震殊俗//学
B 今其智反不能及//使蒙恬北筑长城
B.然秦区区之地//士大夫终不肯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D贤不及孔子//秦有余力而制
【小题4】选出句式不同的一组( )
A.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而耻学于师 B 铸以为金人十二//石之铿然有声者
B.为天下笑者//不拘于时     D 蹑足行伍之间//蚓无爪牙之利
【小题5】翻译句子: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小题6】简要概括本文与《阿房宫赋》主旨上的不同之处。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凭学书几:茶几
B.诸小妹语曰述:转述
C.何谓阁子也?且:那么,还有
D.今已亭亭如矣盖:古称伞
【小题2】(小题2)对下列句中三个“其”字指代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后六年 ②其后二年   ③其制稍异于前
A.①吾妻归宁②吾妻死③南阁子
B.①吾妻归宁②吾妻死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C.①吾妻来归②室坏③南阁子
D.①吾妻来归③吾妻死③整治后的南阁子
【小题3】(小题3)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小题4】(小题4)翻译以下句子
(1)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对等,比得上
B.素善留侯张良好善:与……交好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
D.不如因而厚遇之遇:对待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小题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D.不如因善遇之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夜访,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项、刘矛盾出现了转机。
B.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一点就通,不但对项伯“兄事之”,更“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
C.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
D.刘邦本无意做关中之王,因“鲰生”的劝说才生此念头。入关后,他秋毫无犯,“籍吏民,封府库”,可见其对项王并无二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指南录后序》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朝,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景。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平为五人也。

——《五人墓碑记》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予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授予官职
B.诛五人     按:控制
C.有贤士大夫五十金 发:拿出
D.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列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资政殿学士行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士萃左丞相府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
C.予犹记周公被逮   归而求救国策。
D.实愤怒 噪而相逐
【小题3】对上面文字评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兵临城下,满朝文武无计可施,“战、守、迁皆不及施”,亡国在即。文天祥决定出使北营是因为元兵要求谈判,而“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述说出使情况,要言不烦。写斗争场面,“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语言简练。“惊动”一词,反映出文天祥“抗辞”的重大影响。
C.缇骑按剑而问“谁为哀者”,语气凶横,是直接引发冲突的导火线。“众不能堪,抶而仆之”,说明阉党的所为激起了公愤,才引发了暴动。
D.“然五人之当刑也……颜色不少变。”廖寥30多字,写出了周顺昌等五人临难不苟、从容自若的神情,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