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过秦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宇内御:统治
B.数百之众将:率领
C.名城,杀豪杰隳:毁坏
D.粮而景从赢:胜利
【小题2】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工项是
A.履至尊制六合而:连词,表顺承
B.愚黔首以:连词,表目的,用来
C.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乃:转折连词,却
D.余威震殊俗于:介词,在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与“而倔起阡陌之中”相同一项是
A.聚之咸阳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C.蚓无爪牙之利
D.甚矣,汝之不惠!
【小题4】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始皇实行暴政的一组是
①敲扑而鞭笞天下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⑤隳名城,杀豪杰
⑥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A.①④⑤B.②③⑤
C.③⑤⑥D.② ③④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主要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B.第一段文字从政治、军事、文化、地理形势等方面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措施,在铺叙中显现暴政,为后文的“仁义不施”作铺垫。
C.第二段文字写陈涉的出身、才能、地位、人数、兵器等与第一段的秦始皇层层对比,说明灭亡秦朝极为容易。
D.第二段文字写陈涉揭竿而起,天下就云集响应,说明暴政不得人心,意在讽谏汉文帝应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仁政。
【小题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3 06:15: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戊子中秋记游

(清)袁枚

①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②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蒸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③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虾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能使公有遗世想,必此是□?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④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注彘首:猪头。坌:尘埃。
【小题1】第③段空格处,应填入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A.耳  耶B.矣  乎C.也  焉D.者  哉
【小题2】对第②段末划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并不了解眉岑的想法是让客人挨饿来写出好的文章。
B.却不知道眉岑是想要让客人饥饿一下以便有好胃口。
C.并不知道眉岑的想法是客人懂得饿的滋味便不挑食了。
D.却不了解眉岑是想让客人懂得饥饿能使人言辞谦柔。
【小题3】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③段中划线句加以赏析。
【小题4】这篇游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分条写出。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作者将记事、写景、议论、抒情熔于一炉,请作具体分析。

同类题4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壁:筑壁垒
B.持短接战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购:购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令骑皆下马步行②自刎而死
【小题3】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将士虽在,谁还愿意和你接着干啊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李清照《夏日绝句》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水莽草
蒲松龄
水莽,毒草也。食之,立死,即为水莽鬼。俗传此鬼不得轮回,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
有祝生,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俄见道旁一媪,张棚施饮,趋之。媪承迎入棚,给奉甚殷。嗅之有异味,不类茶茗,置不饮,起而出。媪急止客,便唤:“三娘,可将好茶一杯来。”俄有少女,捧茶自棚后出,年约十四五,姿容艳绝。生受盏神驰;嗅其茶,芳烈无伦;吸尽再索。至同年家,觉心头作恶,疑茶为患,以情告某。某骇曰:“殆矣!此水莽鬼也。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某悬想曰:“此必寇三娘也。数年前,食水莽而死,必此为魅。”或言受魅者,若知鬼姓氏,求其故裆,煮服可痊。某急诣寇所,实告情,长跪哀恳;寇以其将代女死,故执不与。某忿而返,以告生。生亦切齿恨之,曰:“我死,必不令彼女脱生!”某舁送之,将至家门而卒。母号涕葬之。遗一子,周岁。妻不能守节,半年改醮去。母留孤自哺,劬瘁不堪,朝夕悲啼。
一日,方抱儿哭室中,生悄然忽入。母大骇,挥涕问之。答云:“儿地下闻母哭,甚怆怀,故来奉晨昏耳。儿虽死,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母问:“儿妇何人?”曰:“寇氏坐听儿死,儿甚之。死后欲寻三娘,遇某庚伯,相指示。儿驰去,强捉之来。今为儿妇,亦相得。”移时,门外一女子入,华妆艳丽,伏地拜母。生曰:“此寇三娘也。”虽非生人,母视之,情怀差慰。生便遣三娘操作。三娘雅不习惯,然承顺殊怜人。由此居故室,遂留不去。
女请母告诸家。生意勿告;而母承女意,卒告之。寇家翁媪,闻而大骇,命车疾至。视之,果三娘。相向哭失声,女劝止之。媪视生家良贫,意甚忧悼。女曰:“人已鬼,又何厌贫?祝郎母子,情义拳拳,儿固已安矣。”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生乃投拜。女便入厨下,代母执炊,供翁媪。媪视之凄心。既归,即遣两婢为之服役,遗金百斤、布帛数十匹。寇亦时招归宁。居数日,辄曰:“家中无人,宜早送儿还。”故稽之,则飘然自归。翁乃代生起夏屋,营备臻至。
一日,村中有中水莽毒者,死而复苏,相传为异。生曰:“是我活之也。彼为李九所害,我为之驱其鬼而去之。”母曰:“汝何不取人以自代?”曰:“儿深恨此等辈,方将尽驱除之,何屑此为!且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
积十余年,母死。生夫妇亦哀毁,命儿以礼仪葬母。
一日,谓子曰:“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四渎牧龙君,今行矣。”俄见庭下有四马,驾黄檐车,马四股皆鳞甲。夫妻盛装出,同登一舆。子泣拜,瞬息而渺。其子请诸寇翁,以三娘骸骨与生合葬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同年:古时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另指同年龄或同一年。②劬瘁:辛劳,劳苦。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祝生,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造:拜访
B.母号涕葬之。遗一子,周岁甫:刚刚
C.寇氏坐听儿死,儿甚之恨:遗憾
D.祝郎母子,情义拳拳拳拳:恳切,诚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儿固已安矣②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B.①某急诣寇所,实告情②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①儿地下闻母哭,甚怆怀②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D.①上帝以我有功人世,策四渎牧龙君②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左徒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祝生“事母至孝”的一项是
①劬瘁不堪,朝夕悲啼 ②儿地下闻母哭,甚怆于怀,故来奉晨昏耳
③生乃投拜 ④代母执炊,供翁媪
⑤已有家室,即同来分母劳,母其勿悲   ⑥儿事母最乐,不愿生也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⑤⑥D.①④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中了水莽草毒的人,如知道害他的鬼的姓名,只要得到他生前穿过的裤子,煎水服用,就可以痊愈。祝生的同年到寇三娘家,请求帮忙。寇家因为有人做女儿的替身,女儿就可以投胎再生,坚决不给。没得到解药的祝生被同年背着回家,快到家门时就死了。
B.寇家时常让三娘回去省亲,住几天后,三娘就要借“家中无人照顾,还是让我早点回去吧”的理由回祝家,回家前,特意给娘家叩头。可见,三娘对自己的父母也很孝顺。
C.祝生虽中水莽草毒而为鬼,但他没有像其他鬼一样找人代替自己,而且他还非常憎恨那些找人替死的水莽鬼,因此开始驱鬼,救了很多人。
D.祝生的善行感动了天帝。天帝任命祝生做四渎牧龙君,祝生和三娘都得道成仙。最终,祝生的儿子经寇家同意后,将三娘骸骨与祝生合葬在一起。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君死于是。是不可救,且为奈何?(3分)
(2)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复何心?”(4分)
(3)由是中毒者,往往具丰筵,祷诸其庭,辄有效。(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