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可乐也 信:的确。
B.暂得于己 得:能够。
C.向之所欣 向:过去。
D.未尝不临文嗟悼  临:面对。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及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圣人不凝滞于物
B.所以游目骋怀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C.虽趣舍万殊 虽然,犹有未树也
D.或取诸怀抱 述诸小妹语曰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9 04: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选自李密《陈情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改变
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猥:猥琐
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逋:逃脱
D.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惜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父死母嫁、年幼多病入手,写出了自己与祖母刘氏“更相为命”的特殊关系和命运,从而为抒发对祖母的孝情张本。
B.接着转写自己蒙受国恩而祖母病情日渐加重,“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突出自己的狼狈处境。
C.第三段写自己之所以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其一片孝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
D.《陈情表》是作者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陈情恳切,言辞婉转,情理兼备,写作目的是为了达到让晋武帝继续“以孝治天下”。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也。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遗憾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泛指绳索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所以失之者 ②尔三矢
B.①皆背晋以归梁 ②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C.①尔无忘乃父之志 ②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①方其系燕父子组 ②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小题3】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小题4】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5】下列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
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小题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将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涵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C.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D.本文作为一篇政论文,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晋王败亡时,也只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义正词婉。
【小题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8】简答题。
(1)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答。
(2)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3)第四段以反问结尾,有何用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游大龙湫记
距乐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滨海。余以岁辛已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坐少顷,出寺门里许,有泉曰燕尾泉。水自大龙湫来,为锦溪。锦溪之水至此从巨石落下,成小瀑布。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循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无所倚,高数百丈,两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至峰下行百余步,又变为石帆,张于空中,曰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又变为石柱,孤撑云表,曰天柱峰。左右皆石壁峭削,诡状殊态,不可胜数。 
又行百余步,径穷路转,得大龙湫,为天下第一奇观。水自雁湖合诸溪涧,会成巨渊,渊深黑不可测。其侧有石槛,中作凹,水从凹中泻下,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远近斜正,变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骤雨,如云,如烟,如雾;或飘转而中断,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下为深潭,观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数十步,水忽转舞向人,洒衣裾间,皆沾湿。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盘溪横而不下。盖其高五千尺,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流数丈,辄已势远而力弱,飘飘濛濛,形状顿异。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潭之外有亭,曰忘归亭;其侧有亭,曰观不足亭。而龙湫右侧绝壁,曰连云障,障上有风洞,每洞口木叶飞舞,则大风疾作。 
又有小龙湫,在东谷灵岩寺。水自石城诸溪涧来,会于霞障之右,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干尺,半沿崖,半悬流,变态稍不及大龙湫。而其下稍西,水涌出石罅,直上指二尺许,形如立剑,望之光明莹洁而摇动,亦奇观也。 
相传大龙湫上数里,复有上龙湫,飞流悬泻,亦数百丈,与大龙湫相似。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地僻无人迹,今不知其处矣。 
余性好山水,而既游雁荡,观大龙湫,御风,恍惚仙去。今追而记之,不能详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循锦溪而行循:沿着 B. 不可胜数胜:超过
C. 相去数十步去:距离 D. 形状顿异顿:立刻
【小题2】(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属于描写大龙湫瀑布的形态的一组是:
①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    ②望之若悬布,随风作态
③忽大注如雷,忽为风所遏  ④水悬空下,距石约一二尺许
⑤从岩上飞流而下,高三千尺 ⑥乘云御风,恍惚仙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根据游踪先后介绍了燕尾泉、锦溪、剪刀峰、一帆峰和天柱峰。
B. 作者认为大龙溪是天下第一奇观,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瀑布形态丰富多变。
C. 文章除了下面描写,还运用铺垫、衬托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大龙湫变幻多姿的形态。
D. 文章先叙述描写,后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远离尘世的人生追求。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以岁辛巳四月二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岭,至能仁寺。
(2)他处瀑布皆沿崖直走,无此变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