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故二帝三王之际,及其中间尝更衰乱,而余泽未熄之时,百家众说未有能出于其间者也。及周之末世,先王之教化法度既废,余泽既熄,世之治方术者各得其一偏。故人奋其私智家尚其私学者蜂起于中国皆明其所长而昧其短矜其所得而讳其失,天下之士各自为方而不能相通,世之人不复知夫学之有统,道之有归也。先王之遗文虽在,皆绌而不讲,况至于秦为世之所大禁哉!
(节选自《曾子固新序目录序》)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小题2】文中“三王”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结合材料,概括当时“士”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7 08: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B.梁君臣之首  函:用盒子装
C.本其成败之迹 抑:抑制
D.天下之豪杰    举:全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尔无忘乃父之志     吾还也
B.未及见贼士卒离散   劳苦功高如此
C.系燕父子组 虽董之严刑
D.数十伶人困 蚓无爪牙
【小题3】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小题4】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王将死之前,留有遗憾,他告诫儿子,务必要为父亲报仇雪恨。
B.晋王的仇敌很多,有些仇敌甚至是原先故旧,所以他报仇的意愿很强烈。
C.庄宗得天下之前,谨记父志,勤勤恳恳,意气风发,看不出乱象。
D.庄宗宠幸伶人,最终导致了百姓的反抗,导致身死国灭的悲剧发生。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樊侯庙灾记

(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 !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①樊侯: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倳:插入,刺入。
【小题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
A.乎B.欤C.兮D.哉
【小题2】下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小题3】本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小题4】本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小题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C.让人,并不是懦弱。
D.让人,乃众妙之门。
【小题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3】选文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
【小题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