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小题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C.让人,并不是懦弱。
D.让人,乃众妙之门。
【小题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3】选文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
【小题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11 07:5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白莽作《孩儿塔》序

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 》,要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道:“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尔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那一世界里有许多许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单是这一点,我想,就足够保证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夜,鲁迅记于上海之且介亭。

【小题1】“左联五烈士”的牺牲,在“四年之前”的那篇《_____________》中也提到过。
【小题2】概括第②段的段意。
【小题3】“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这段语言描写中,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性格?
【小题4】根据第③段,该段中“我所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盲鱼

冯红梅

那天是刘明最兴奋的日子。刘明拎着刚买的一瓶好酒,一条好烟,直奔大学张老师家去。

刘明当年是学校的优等生,深得导师张涵喜爱。师生告别会上,张老师拍着刘明的肩头说他日后必能飞黄腾达。刘明感恩于老师的厚爱,工作之后每隔一二年都会去拜访问候老师,这次是要急于与老师分享他的喜悦。

退休了的老师还住在那个小四合院。庭院整洁宁静,一棵桂树飘香满院,树下一张石桌,张老师正捧着一本书坐在摇椅里,看见刘明进来,放下书招呼刘明赶紧坐下。

“老师,老师,我是向您报喜来的。”刘明一边放下手里的东西一边激动地说:“我的城建局局长的任命书下来了,这不,就赶紧给您报喜来了。”

“好好好,我就说嘛,你前途无量嘛。”张老师笑着把茶水递过去说:“刚好,我新琢磨出一个鱼饵配方,鱼儿特别爱吃呢。咱今天去试试,回头让你师娘给你做鱼吃。刘明最爱吃鱼。以前在学校时就经常赖在老师家里吃师娘用钓回来鱼做给他吃。一听老师这样说他立刻响应,收拾好渔具,载着老师直奔垂钓园。

垂钓园,鱼塘很多。每个塘子都掩映在绿树环绕之中,彼此以廊亭相接,环境优雅别致,刘明还在观望,老师已经下饵垂钓了。

不知是老师钓鱼的技术依旧娴熟,还是这鱼饵特别对鱼的胃口,老师垂杆一根烟功夫,就抖动杆子,上钩的鱼儿就划出水面落在老师身后的草坪上,刘明乐得取下鱼嘴里的鱼钩把鱼装进水桶。水面波光粼粼,鱼儿频频上钩,刘明大赞老师技艺超群。

“这鱼啊,属高度近视,全凭鱼鳍感官对周围反应。说实话都是盲鱼。只要有鱼饵落下,就不顾死活去争食,所以,就成了被烹饪的角儿了。”老师一边给鱼钩挂上鱼饵一边说。

“哎呀老师,鱼不就是让人吃的嘛。”刘明笑着说。

“快,又一条上钩了。”老师一声喊,只见一道水光划过半空,“好大一条鱼啊!”刘明跑过去一把抱住了大鱼,这是条大红锦,艳丽无比,煞是好看。

“贪吃的鱼儿好上钩啊,今天收获太大了。”老师笑着说:“不论大鱼小鱼,只要闻见香味上钩,就是一条盲鱼。”老师一边收杆一边说:“好了,差不多了,咱回去让你师娘给你做鱼吃喽。”

师娘的厨艺还是那么好,可是刘明第一次没有了吃鱼的欲望。他仿佛看到一条有着人脸的鱼,被一根根鱼竿争抢,刘明一个激灵,举起一杯酒说:“老师,学生敬您,学生也绝对不会是条盲鱼。”

“好,干。”老师美美地“呲溜”一声,喝干了杯中酒,笑了。……

【小题1】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作用。
【小题2】结合故事情节,概括“张老师”的形象。
【小题3】最后一段在表达上有何特点?清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以“盲鱼”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基因决定你会胖?

尽管现在科学界已经普遍认可,肥胖基因是影响人体发胖的关键基因,但找到这个“凶手”作案的蛛丝马迹,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少吃多动”就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成年人体重指数(按公斤计算的体重除以按米计算的身高的平方)等于或大于30为“肥胖”,而等于或大于25的为“超重”。

直到2007年,英国和科研人员才有了不同的发现。他们运用“全基因组扫描”的方法,将多名肥胖人士和身材标准者的全部基因进行比对,结果发现,带有某种基因变形的人们更容易发胖。在此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得到的统计数据也证实,对于不同种族、国家、年龄的人们,这种基因都与肥胖有着显著的联系。

这个被命名为“肥胖基因”的DNA片段,也成为“嫌疑犯”进入了科学家的视野。甚至,在统计调查中科学们还发现,携带有肥胖基因的人们,胃口普遍比较好,也更不容易感到“饱”,这让科学家们忍不住猜测,这也许就是基因影响人们身材的原因。

不过,要给这个嫌疑犯定罪,还需要更多的证据。研究人员开始把目光转向小鼠。在一项实验中,科学家对老鼠胚胎进行处理,将肥胖基因“敲”掉,结果没有这段基因的老鼠与它的同伴们相比,身材明显苗条了许多。同时科学家也发现,现有肥胖基因的老鼠所消耗的氧气和排放的二氧化碳都大量增加,新陈代谢速度加快。于是他们推断,在老鼠体内,肥胖基因可能是通过调节能量消耗来影响老鼠的身材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确信,这种基因的确是造成肥胖的凶手。不过,接下来的问题却更加棘手:对于那些已经携带有肥胖基因变形的人,怎样才能让他们免除发胖的困扰呢?

方法之一是像对待老鼠那样直接“敲”掉肥胖基因,但这种基因处理技术应用在人身上不太现实。因此,科学家们想到了另一个角度,如果能弄明白肥胖基因如何影响人的胖瘦,那也许就能找到一种办法,通过干预这种基因的作用机制来帮助那些天生的胖子。

基因要对复杂的人体产生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步骤。首先是通过“转录”,将自己所搭载的信息传递到核糖核酸(RNA)上,随后,这些RNA再通过“表达”的过程,合成蛋白质,实现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在此之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肥胖基因所表达出的“肥胖蛋白”在体外具有酶的特性。它可能作为一种催化剂实现其功能。科学家推测,这种酶的功能,也许就是肥胖基因“作案”的方式。

科学家开始将注意力投向肥胖基因,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它不仅在微观的层面上能够揭示肥胖基因的工作原理,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够推动相关药物的研发,很有应用价值。

(选自《中国青年报》)

【小题1】下列关于“肥胖基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肥胖基因使人普遍感到胃口比较好,也不容易感到“饱”,这也许就是肥胖基因容易致使携带者身材发胖的原因。
B. 肥胖基因是人们发胖的关键基因这一说法得到普遍认可,而且经过实验研究,已经找到这个“凶手”的蛛丝马迹。
C. 研究发现,肥胖基因影响老鼠对氧气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没有肥胖基因的老鼠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身体相对苗条。
D. 肥胖基因通过“转录”,将本身所搭载的信息传递到核糖核酸上,随后再通过“表达”的过程,合成具有酶的特性的“肥胖蛋白”。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英国科研人员运用“全基因组扫描”的方法,将肥胖人士和身材标准者的全部基因进行比对,发现带有肥胖基因变形的人们更容易发胖。
B. 科学家们弄明白了肥胖基因影响人胖瘦的机理,找到了一种干预肥胖基因作用的机制,就能让已经携带有肥胖基因变形的人免除发胖的困扰。
C.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进行了基因比对的研究,得到的统计数据证实:对于不同种族、国家、年龄的人们,某种基因变形都与肥胖有着显著的联系。
D.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对老鼠胚胎进行了处理,将肥胖基因“敲”掉,结果发现,与它的同伴相比,没有这段基因的老鼠身材明显苗条的许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敲”掉肥胖基因的老鼠身体相对苗条,是因为术后老鼠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这与肥胖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能量消耗来老鼠的身材有关。
B. 世界卫生组织的办公室,25、30是衡量成年人体重是否超重、身材是否肥胖的重要指数,体重指数等于或超过25的人,肥胖凶手很可能是肥胖基因。
C. 肥胖者要想适当减少体重,一是改变“多吃少动”的生活习惯,二是通过手术“敲”掉肥胖基因,三是适量吃一些能够减肥的相关药物。
D. 能在微观的层面上提示肥胖基因的工作原理,在现实生活中以对科研人员研发相关药物也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功劳在于肥胖基因的发现。

同类题4

现代文阅读。
①网络穿越小说,是指现代人通过魂穿(主人公的灵魂穿越到古代并附身到古人身上)、身穿(利用各种方式使整个人穿越到古代)和重生三种方式,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后的传奇性经历。主人公常常利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技术手段大展宏图,成为影响甚至是左右当时历史发展的人物。网络穿越小说中的历史背景分为两类,一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一是子虚乌有的历史。但不管是哪类历史背景,网络穿越小说都应该划归重写历史故事的文学范畴。
②网络穿越小说不仅继承重写历史故事的传统,而且相比前人的创作,它重新建构,甚至想象、篡改历史的冲动更为强烈。由于身处后现代社会背景,个人主体只能够在个体想象和历史叙事中重新建构自身,既能实现对现实社会的逃避,又在文学编织的“白日梦”中获得满足。因此与历史演义小说相比较,网络穿越小说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发挥余地,可以让具有现代思想的主人公突破历史时空的局限,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古代历史的优点和缺陷,从而赋予其理性反思的某些特征。它也经常融合野史传说、玄幻、侦探、武侠和言情等多种流行时尚因素,显然更进一步增强了通俗小说天马行空的“奇”特点,使读者更具有阅读快感。
③网络穿越小说反映帝王将相生活,大多走“纯情”的言情路线,表现出作者对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忠贞浪漫爱情的向往,亦是网络穿越小说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此外,网络穿越小说也有朴实无华的“种田生活”故事。在这些故事中,那些穿越的主人公在现代社会只是小人物,到古代反而成为有作为的英雄。他们除了依靠在现代社会中学到的科技知识和智慧来保护自身外,还以自己在现代文明洗礼下形成的自强、自尊、自信和人道主义等人格品质,来吸引和获得其他人的认可,特别是获取异性的青睐。这种设计凸显了现代人的个性特征,借此塑造出性格鲜明、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来。
④网络穿越小说的丰富文化意蕴,以及近几年的繁盛发展现状,均使它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当下高雅文学也需要向网络穿越小说学习其“求真与化俗”的特点,争取更广大的读者群。自然,高雅文学应该在坚持严肃创作态度的基础上,来汲取穿越小说的“趣味”特点,但是不能流于低级庸俗,应有纯正的趣味。
⑤网络穿越小说亦存在很多不足。大部分穿越小说中的主人公都利用现代人的“后见之明”,得窥先机,陷入利益和心机阴谋的争斗并成为赢家,爱情也仅仅成为写作者时尚颓废与古典纯情、青春唯美与功利庸俗的矛盾态度的载体,总体上削弱了文学意义与思想价值。越来越多的穿越小说陷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雷同或类似的模式化之中,这是通俗小说最致命的缺陷。因此包括网络穿越小说在内的网络文学,也必须向高雅文学汲取文学养料,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生命力的长久与旺盛,才能够走得更远。
(选自张清芳《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趣味》,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网络穿越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穿越小说是指描写现代人通过魂穿、身穿及重生三种方式,由现代时空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后的传奇性经历的小说。
B.网络穿越小说的背景有真实存在的历史和子虚乌有的历史两种,且其主人公能够利用现代技术,影响甚至左右历史发展。
C.网络穿越小说实际上属于重写历史故事的文学范畴,网络穿越小说继承并发扬了重写古代历史的文学传统。
D.网络穿越小说中的个人主体能够在想象与历史叙事中重构自身,从而实现其改变现实、拯救苍生的“白日梦”。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穿越小说,能够使具有现代思维的主人公穿越时空局限,审视古代历史优劣,具有某些理性反思的特征。
B.网络穿越小说经常融合野史传说、玄幻、侦探、武侠和言情等元素,使小说在凸显“奇”的特点的同时,增强读者的阅读快感。
C.帝王将相生活与“种田生活”故事均为网络小说的重要内容,小说基本模式是主人公在现实中是个小人物,但穿越后却成为大有作为的英雄。
D.网络穿越小说表现的是对忠贞浪漫爱情的向往,以及极富现代色彩的鲜明性格、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是其备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雅文学需向网络穿越小说学习“求真与化俗”的特点,唯有如此,高雅文学才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走向繁荣。
B.部分网络穿越小说主人公善于以自强、自尊、自信等人格品质来获得其他人的认可,并博取异性的青睐。
C.网络穿越小说中常见的重新建构,甚至想象、篡改历史的现象虽与高雅文学的严肃创作态度相冲突,但仍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D.网络穿越小说主人公大都陷入利益和心机阴谋的争斗并成为赢家,且很多穿越小说陷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雷同模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毫无疑问,在当代,动物权利议题已经从人类的边缘区域转移到政治和法律争论的中心。动物保护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热爱动物,关心动物,和它们有密切的感情联系。这形成了动物权利保护运动的基础。
动物权利保护运动从大的方面看,有两个基本派别。一个是动物福利派,另一个是动物权利派。强调保护动物福利的派别要求建立更严格的法律,从法律上防止残酷对待动物,要求人道地对待动物。同时,他们认为如果痛苦可以减少到最小地步,动物用于科学实验或作为食物是可以接受的。强调动物权利的派别反对人类“利用”动物的所有方式,包括用于实验、展出、表演或狩猎等等。他们的理由是康德的理论:“人类必须以人道的方式对待自己,那么,人类也应该以人道的方式对待他者。”在许多情况下,这两个派别是一起工作的,并非对立关系。虽然他们的出发点不同,终极目标也不同,但是近期目标往往重合,因此常常在现实问题上合作、配合。在某种意义上,为动物福利斗争的人也是动物权利的相信者,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动物有一定的权利,你也不会为动物的福利而斗争。
不管你是否赞同动物权利或福利,不管你是否关心这类问题,从态度上看,如果被问到:人是否可以随便虐待动物或杀戮动物?几乎所有人都会说:不应该。这是西方国家建立保护动物法律的思想根源。
这些法律为动物提供了必要的保护,使他们减轻或免除痛苦、伤害,避免过早死亡。但是法律的落实必须依靠每个人的自觉性。而自觉性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另外,反残酷法律也有很多例外。比如,这样的法律并不反对狩猎,也不适用于做实验的动物,和作食物的动物等等。
一个健康的动物被注射某种药物导致死亡等现象在实验中是司空见惯的,也似乎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我们停下来想一想,就会发现支持这种实验的,以人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因为医学上不允许拿人做实验。比如一个癌症病人,即使到了晚期,法律也不允许用这个病人做实验。动物权利者与动物福利者正是在这一点上产生了立场的差别。
西方的文化在变化,保护动物权利的思想也愈来愈被接受,而且对相关的问题的探讨也愈来愈严肃。保护动物权利的问题,不仅是人如何对待动物问题,而且是人如何理解自己在自然中所处位置的问题。新的文化和概念已经生根。关于争论中的具体的观点,还有待于更深入的介绍和研究。
【小题1】请选出下列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 )
A.动物权利派与动物福利派能在现实问题上合作,因为他们常有相同的近期目标。
B.西方国家关于反对残酷对待动物立法的思想根源是人们对动物的热爱与关心。
C.因为法律落实需依靠人的自觉性,所以狩猎、动物实验等行为很难被法律制裁。
D.随着西方文化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动物权利问题其实也是人与自然的问题。
【小题2】请分析动物福利派与动物权利派观点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