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
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北宋元丰元年春,徐州大旱,苏轼作为太守,求雨得雨后去谢雨,当年初夏在谢雨路上写下该词。②苘(qǐng):麻的一种。③络丝娘:虫名,即络纬,又名纺织娘,其声如织布。这里用来指缫丝的女郎。④麨(chǎo):炒的米粉或面粉,一种干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写地头的作物,“麻叶层层”写其茂盛,“苘叶光”是说叶片滋润有光泽,二语互文见义,是雨后庄稼实况。
B.走进村来,隔着篱墙,就听到缫丝女郎娇媚的谈笑声。词人借虫名“络丝娘”转指蚕妇,让人感觉诗意盎然。
C.下片“垂白”运用了借喻的手法,写白须白发的老叟拄着藜杖,双眼迷离,捋下新麦炒干后捣成粉末用以果腹。
D.“豆叶几时黄”的询问,表现了在雨解旱情后人们对预见庄稼丰收的希望以及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心。
E. 这首词写夏日田园风光、乡村风貌及村中见闻,乡土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情调健康朴实,风格沉郁深婉。
【小题2】有人评价“谁家煮茧一村香”一句“倍有情味”,试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13 09:01: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①。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②。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③。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④,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⑤,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⑥,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⑦里,而其被服礼义⑧,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①结髦:织毛物  ②锻炼:打铁。③蜡屐:制鞋子。④桓玄打仗时把书画放在战船上不离身,王涯把书画藏在夹墙中怕被人发现。⑤书:书画。⑥百鸟的鸣叫声从耳边掠过。⑦戚:皇亲国戚。⑧被服礼义:牢记并遵循礼仪。
【小题1】可填入第1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哉B.也C.乎D.耳
【小题2】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绘堂坐落在驸马都尉王晋卿住宅的东面。
B.宝绘堂收藏了驸马都尉王晋卿喜欢的书画。
C.苏轼年少时轻视富贵生死而特别看重书画。
D.驸马都尉王晋卿喜爱诗书也喜欢与人角斗。
【小题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A.第1段末尾B.第2段末尾C.第3段末尾D.第4段末尾
【小题4】分析第1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小题5】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