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莎衣

(北宋)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农夫、渔夫用以避雨。②直饶:犹纵使,即使。③紫绶金章:紫色的绶带和黄金印章,代指高贵的官爵。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蓑衣的喜爱之情,有浪迹江湖、远离官场之真情流露。
B.颈联通过渔人的沉醉狂放脱衣和晚晴拢岸乱堆蓑衣的对比,体现了渔人的怡然自乐、无拘无束。
C.前三联景静人动,两相对照,诗人对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遗。
D.尾联是本诗主旨所在,不愿将蓑衣换做官服,表现了诗人的爱憎与情操的高贵。
E.本诗明写渔人,实写自己。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构思新巧。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28 10:07: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古代诗歌阅读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① ,虬髯 豪客② ,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 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 镜里颜凋。
注:①牛角书生:指李密,他曾骑在牛背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②虬髯豪客:指张仲坚,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的人物,行侠仗义,为人豪爽。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篇气势雄劲,从“阴符”“硬弓”“宝刀”见其武将身份,接连使用“一卷”“二石”“百斤”三个 数量词,有助表达奔放的气势。
B.作者长于用典,“牛角书生”“虬髯豪客”分别运用李密、张仲坚的典故,作者以此二人自喻,表明自 己不仅饱读诗书而且为人豪爽。
C.上片实写军旅生涯,叙写了自己主动请缨出战粤地,草拟檄文征讨辽兵之事。塑造了一个能文能武、满 腔热血、慷慨豪迈的英雄形象。
D.“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一句运用对比,承上启下,以当年眼界高远总上,接着“今折 腰”三字由昔转今,流畅自然。
E. “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一句中,“草草”写出匆忙之态,“迢迢”写出距离 之远,叠词运用巧妙,音韵和谐。
【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平嵩阁右嵩亭作   文彦博
不较平嵩与右嵩,大都亭阁画穹崇。
太行太室当前后,俱是家山入望中。
【注】①文彦博(公元1006-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等职,出将入相五十余年,为北宋名臣。谥忠烈。②平嵩阁、右嵩亭,均为嵩山上的建筑物。③太行:山名,绵延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界的大山脉。太室:即五岳之一的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东称太室,西称少室。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的前两句是说,无需将“平嵩阁”与“右嵩亭”做什么比较,因为二者都是高高耸立、几近苍穹的亭阁。
B.三四句即言诗人登亭阁之所见。在这高亭之上远望,视野为之开阔;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浑然一体,可谓壮丽。
C.诗人站在如此险峻的亭阁上观望,传达出如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样充满豪迈气概的哲理韵味。
D.此诗想象丰富,“画”字使亭阁与苍穹融为一体,“俱是家山入望中”则是“登山则情满于山”的具体写照。
E. 本诗以生动的语言咏嵩山亭阁,大笔挥洒,气象雄阔,将诗人所思、所感尽寓其中,带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