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海楼
米芾
云间铁瓮①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②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宋时望海楼在镇江城内,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米芾一生喜好山川之胜,晚年过镇江,因喜爱其江山胜境而定居下来,这首诗是他定居镇江后的作品。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用夸张的手法,写铁瓮城矗立云间,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B.颔联从现在和未来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C.涛声阵阵,片片帆影,激发诗人作诗的逸趣,引起诗人饮酒的雅兴。
D.繁华不再,夕阳西沉,作者转而心情感伤,情感比较深沉。
E. “何处是”取自《宋诗纪事补遗》,其他版本作“在”,“是”更能表达仕途不顺的悲怆。
【小题2】“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从多个角度写景,请具体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22 11:03: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抚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注】 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登进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②传邮:朝廷文书。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④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用典,作者以出使北朝被扣留,终生不能南归的南朝诗人庾信自比,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
B.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描述作者的公务活动状况和内心感受,不仅富有音韵效果,更收描述真切、表意强烈之功。
C.颈联写泛舟之时所见景象,从诗歌抒情的角度看,是以乐景衬哀情。
D.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又通过月夜泛舟之境的描绘,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屈居金人统治之下而淤积的愤懑之情和抗争之意。
E. 全诗一路写来,眼前景、身历事、心中情融合无间,意蕴深沉,结尾处表明对故国的眷恋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小题2】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游牛山登山而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D.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E. “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情,与南唐·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的感情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