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上有白色纹脉,状如浪花,作大盆盛之,名其室为雪浪斋,后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修雪浪斋。此时得知苏轼病逝常州(江苏),于是写了这首哀辞。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苏轼被贬,墨石也与世无闻,“石与人俱贬”的“俱”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
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
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
D.尾联写苏轼病逝南方,未能北归,诗人只能在万里之外为其招魂,辞浅情深。
E.总体而言,本诗语言平实质朴。为便于抒情,也使用了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
【小题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的含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1 07:0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
韩㴲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潘邠老:宋代诗人潘大临,字邠老,以“满城风雨近重阳”闻名遐迩。后世多有借此句续诗成篇者。②韩㴲:南宋诗人,曾短期出仕,被斥后家居二十年。③吴山:在浙江杭州。④行藏:语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多指出仕及归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在重阳节前登吴山,正逢风雨,前人的诗意与自己眼前的景象恰相吻合,于是即景生情,落笔成章,虽直引前人成句入诗,但别成佳作。
B.诗歌首联既说明了节令、天气和地点,更通过满城风雨的环境烘托和独上吴山远眺大江的行为表现,突出了诗人孤独黯然、满腔忧郁的形象特征。
C.第三句写自己的晚境,老眼昏花,既然健忘到记不清行路的地步,索性不再把远近放在心上,既有岁月催人、老之将至的悲慨,又有不戚戚于此的超然。
D.第四句紧承上句,直抒胸臆,说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胸怀坦荡,壮心尚存,全句展现激扬的情绪,但“任”字也流露出不能自主决定命运的无奈。
E. 颈联写自然风光每每让人诗兴大发,而眼前这派秋景,却只带给诗人无尽的痛苦感伤。两句一放一收,延续颔联的跌宕之势,颇有杜诗顿挫之风。
【小题2】此诗尾联有“言已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