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饮马歌

(宋)曹勋

(此腔自虏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边头春未到,雪满交河道。暮沙明残照,塞烽云间小。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老。

【小题1】赏析词作前四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泪湿征衣悄”中的“泪”蕴含着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19 11:0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兰陵王·春恨

张元幹

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

寂寞。念行乐。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琼枝壁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注①张元幹:抗金名臣李纲属官,金兵围汴,张元幹力谏死守,被秦桧除名削籍。后漫游江浙,写此词。②箔:竹帘。③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语出《搜神后记》。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止于城门华表柱上,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春恨”,暗示作者经历中原丧乱之痛后,借春景以寄托对国事的担忧。
B.词人开头写在春晨卷帘眺望,看雨后初晴,柳条摇曳,青草芍药,生机盎然。
C.“沉水”即沉香,“中酒”即著酒,词人用沉香、著酒表达自己希望放下心事之意。
D.结尾“怅”字领起,借用典故,抒发沧桑之变的感慨,寄意深刻、委婉、含蓄。
【小题2】赏析中片“旧”和“争”两字,体味其中的妙处,并分析两者的关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夕
杨朴ƒ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注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曈曈: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ƒ杨朴:北宋布衣诗人,他的诗别出新裁,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富有妙趣和哲理。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B.七夕:节日名。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话,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旧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对空摆上织物,向牛郎乞求智慧机巧,称为“乞巧”。
C.“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千门万户曈曈日”,用“曈曈”表现月出东山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D.“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两句设问: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这里的“须”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正面来解释,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作这一切。
E.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诗人此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有巧取牵夺,互相倾轧,以及繁复、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
【小题2】这两首诗写的都是中国民间的节日,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