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诗词,完成下面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1)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释:(1)浮玉:喻指金山。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小题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7-10 09:4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满庭芳·归去来兮

宋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选自《苏东坡全集》)

(注)①元半七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制使,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告别。②元丰三年闫九月,元丰六年闻六月,故为“再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句,于平和的语气中,传达出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沉重哀伤。
B.“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句,用“来往如梭”比喻人生无定,全句表达作者对人生坎坷、失意,自己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
C.“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表达对黄州雪堂的留恋。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堂前细柳”惦念作者,实写“江南父老”对作者的留恋之情。
D.这首词于温厚中透出激愤不平,抒发了作者在坎坷、不幸的人生历程中,既满怀悲苦又寻求解脱的矛盾双重心理。
(2)首句“归去来兮”与陶渊明吟唱的“归去来兮”有何不同?
(3)请赏析“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一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赤壁赋》中的文字,完成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破荆州(当) 望武昌(向东,朝东)
B.渔樵于渚之上(江边)  举樽以相属(葫芦)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知不可乎得(数得,即多有所得)
D.驾一叶之舟(形容船小) 江陵(向下)
【小题2】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托遗响于悲风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C.而今安在哉
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小题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小题4】翻译文言句子。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