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8-21 03:35: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秋阳赋
苏 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也,云烝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暨之涂,目泣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告余,此雨止祥也。作而占之,则长庚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旸谷,升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如醒,如喑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人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墐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注)①无言:内容空洞。②生:发芽。③矧:也。④长庚:金星。⑤旸谷:传说中指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不土之里 宅:住宅。
B.予者     若:像。
C.方夏潦之也 淫:过度。
D.作而占之 蚤:通“早”,早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雨止祥也   倚歌而和
B.赫而炎非其虐 何为其
C.奴婢喜告余   扣舷歌乏
D.升扶桑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哈哈大笑,认为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出入朝廷,养尊处优,缺乏真实感受,矫情为文,写不出好的作品。
B.本文以秋阳为题,却花很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的苦楚:小船行于城郭,鱼龙游入房屋,霉菌长满用具等。抑扬结合,主旨是为了表达对贫困百姓生活的关注之情。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人们在连日的阴雨中困难生活,以及天晴之后人们的欣喜,都缘于苏轼的亲身经历,亦是他贬居生活的缩影。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秋阳的不同感触,行文流畅,不可遏制,文采出众。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且 今 之 温 者 昔 人 炎 者 也 云 何 以 夏 为 盾 而 以 冬 为 衰 乎 吾 侪 小 人 轻 愠 易 喜 彼 冬 夏 之 畏 爱 乃 群 狙 之 三 四。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
(2)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论子胥种蠡

宋·苏轼

越既灭吴,范蠡以为句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共逸乐,乃其私徒属浮海而行,至于齐。以书遗大夫种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可以去矣!”

苏子曰:范蠡知其君而已,以吾相蠡,蠡亦鸟喙也。夫好货,天下之贱士也,以蠡之贤,岂聚敛积财者?何至耕于海滨,父子力作以营千金屡散而复积此何为者哉岂非才有余而道不足故功成名遂身退而心终不能自放者乎?使句践有大度,能始终用蠡,蠡亦非清净无为而老于越者也,故曰“蠡亦鸟喙也”。鲁仲连既退秦军,平原君欲封连,以千金为寿。笑曰:“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难解纷而无所取也。即有取,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遂去,终身不复见,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其富贵而于人,宁贫贱而轻世志焉!”使范蠡之去如鲁连,则去圣人不远矣。

呜呼!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蠡之全者,而不足于此,吾以是累叹而深悲焉。子胥、种、蠡皆人杰,而扬雄,曲士也,欲以区区之学疵瑕此三人者:以三谏不去、鞭尸籍馆为子胥之罪,以不强谏句践而栖之会稽为种、蠡之过。雄闻古有三谏当去之说,即欲以天下士,岂不陋哉!三谏而去,为人臣交浅言也,如宫之奇、泄冶可耳,至如子胥,吴之宗臣,与国存亡者也,去将安往哉?百谏不听,继之以死可也。孔子去鲁,未尝一谏,又安用三?父不受诛,子复雠,礼也。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是以昔之君子皆哀而怒之,雄独非人子乎?至于籍馆、阖闾与群臣之罪,非子胥意也。句践困于会稽,乃能用二子,若先战而强谏以死之,则雄又当以子胥之罪罪之矣。此皆儿童之见,无足论者,不忍三子之见诬,故为之言。

(选自《东坡志林论古》)

(注)①种蠡:越国大夫文种、范蠡。②句践:越国国君勾践。公元前494年,勾践射伤吴王阖闾,阖闾重伤死后,夫差即位。勾践听闻夫差日夜练兵,欲报父仇,便不听范蠡的劝阻,想先发制人,范蠡便不再劝谏。之后勾践遭遇兵败,退守会稽。③泄冶:春秋时期陈国大夫。④不受诛:罪不当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蠡知其君而已 相:仔细看
B.吾与其富贵而于人   诎:同“屈”,屈服
C.宁贫贱而轻世志焉   肆:延伸,扩张
D.即欲以天下土 律:使……效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可共逸乐   紫青缭白,外天际
B.乃其私徒属浮海而行   勇气闻于诸侯
C.为人臣交浅言也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
D.如宫之奇、泄冶可耳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驳斥了扬雄对范蠡、文种、伍子胥三人的评价,认为扬雄之见鄙陋无知,不值得辩论,但是不忍心这人被诬陷,所以写文驳斥。
B.鲁仲连对平原君的千金封赏分文未取,认为真正的士所崇尚的是替人排忧解难但不求索取的精神,相比之下,作者认为范蠡的道不足。
C.作者认为“三谏而去”的古语并非适用于每个人臣,要看人臣与国家的关系,伍子胥是吴国宗臣,与吴国休戚相关,所以“百谏不听,继之以死”是可以的。
D.本文是一篇史论,主要运用了史实对比的论证方法:将范蠡与鲁仲连进行对比,将宫之奇、泄冶、孔子与伍子胥进行对比,充分地驳斥了扬雄的说法。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A.
何 至 耕 于 海 滨 父 子 力 作 以 营 千 金 屡 散 而 复 积 此 何 为 者 哉 岂 非 才 有 余 而 道 不 足 故 功 成 名 遂 身 退 而 心 终 不 能 自 放 者 乎
【小题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昔之君子皆哀而恕之,雄独非人子乎?
(2)句践困于会稽,乃能用二子,若先战而强谏以死之,则雄又当以子胥之罪罪之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西江月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 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C.“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D.“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小题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