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郑余庆,字居业。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蕃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又岁旱饥,朝廷议赈禁卫十军,为中书史漏言。叠二忤,故贬郴州司马。会宪宗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主书滑涣与宦人刘光琦相倚为奸,每宰相议,为光琦沮变者,令涣往请必得,由是四方赀饷奔委之。杜佑、郑絪执政,颇姑息,而佑常行辈待,不名也。至余庆议事,涣傲然指画诸宰相前,余庆叱去。未几,罢为太子宾客。后涣以赃败,帝浸闻叱去事,善之。医工崔环者,自淮南小将除黄州司马,余庆执奏:“诸道散将无功受五品正员,开徽章路,不可。”权者不悦。自朱泚乱,都辇数惊,太常肆乐禁用鼓,余庆以时久平,奏复旧制。时数赦,官多泛阶,品服太滥,人不以为贵,帝亦恶之,始诏余庆条奏惩革。迁尚书左仆射。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
帝患典制不伦,谓余庆淹该前载,乃诏为详定使,俾参裁订正。余庆引韩愈、李程为副,凡损增仪矩,号称详衷。复为太子少师,封蒙阳郡公,兼判国子祭酒事。建言:“兵兴以来,学校废,诸生离散。今天下承平,臣愿率文吏月俸百取一,以资完葺。”诏可。穆宗立,加检校司徒。卒,年七十五,赠太保,谥曰贞。
余庆少砥砺,行己完洁。仕四朝,其禄悉明所亲,或济人急,而自奉粗狭。至官府,乃开肆广大,常语人曰:“禄不及亲友而侈仆妾者,吾鄙之。”大抵中外姻嫁,其礼献皆亲阅之。后生内谒,必引见,谆谆教以经义,务成就儒学。自至德后,方镇除拜,必遣内使持幢节就第,至则多馈金帛,且以媚天子,唯恐不厚,故一使者纳至数百万。宪宗每命余庆,必诫使曰:“是家贫,不可妄求取。”
(节选自《新唐书·郑余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B.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C.余庆少普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D.余庆少善属文/擢进士第/严震帅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贞元十四年/拜中书侍郎/每奏对/多傅经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品:指九品官阶的第五级。我国古代自魏晋时起,把官吏分为九等,从一品到九品。
B.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C.儒学: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古代影响巨大。
D.缗:本指穿铜钱用的绳子。后代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五百文。文中用的是后种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余庆重视教育,力主兴学。面对学校荒废,诸生离散的情况,他主张从全体官员月俸中拿出百分之一,来资助修葺学校。
B.郑余庆正道直行,不惧奸佞。主书滑涣与宦官刘光琦狼狈为奸,敛取财物,气焰嚣张,别人姑息不问、他却当面呵斥滑涣。
C.郑余庆建言献策,颇有见识。医工崔环无功受赏,他上奏说不可开启侥幸之路;太常肄乐禁止用鼓,他提议应该恢复旧制。
D.郑余庆品行高洁,令人赞叹。他自奉甚薄却把俸禄全部拿出来周济亲戚或救人急难;他关心后辈,勉励他们在儒学上有所成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善度支使于邳,凡所陈,必左右之,坐事贬。
(2)仆射比非其人,及余庆以宿德进,公论浩然归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21 01:47: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伦,节度使光乘之子。少以荫累授蓝田县尉。以吏事勤恪,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国忠恃权宠,又名称,多征诸州县农人令铸钱。农夫既非本色工匠,被抑令就役,多遭篓罚,人不聊生。伦白国忠曰:“铸钱须得本色人,今抑百姓农人为之,尤费力无功,人且兴谤。请厚悬市估价,募工晓者为之。”由是役使减少,益铸钱之数。天宝末,宫内土木之功无虚日,内作人吏因缘为奸,伦乃躬亲阅视,省费减倍。
会安禄山反,车驾幸蜀,拜伦监察御史。时内官禁军相次到蜀,所在侵暴,号为难理;伦清俭率身以化之,蜀川咸赖其理。襄州康楚元、张嘉延聚众为叛,凶党万余人,自称东楚义王。襄州刺吏王政弃城遁走。嘉延又南袭破江陵,汉、沔运阻绝,朝廷旰食。伦调发兵甲驻邓州界,凶党有来降者,必厚加接待。数日后,楚元众颇怠,伦进军击之。生擒楚元以献,余众悉走散,收钱物近二百万贯,并不失坠。
乾元三年,以伦为襄州刺史、十州节度使。时李辅国权用事,节将除拜,皆出其门。伦既朝廷公用,又不私谒辅国。伦受命未行,改秦州刺史。时吐蕃、党项岁岁入寇,边将奔命不暇。伦至秦州,屡与虏战。
德宗即位,选堪使绝域者,征伦拜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持节充通和吐蕃使。伦至蕃中,初宣谕皇恩,次述国威德远振,蕃人大悦。使还,迁太常卿、兼御史大夫。再入吐蕃,奉使旨,西蕃敬服。朝廷得失,数上疏言之。为宰相卢杞所恶,改太子少保。泾师之乱,驾幸奉天。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伦居家孝友,抚弟侄慈爱称。贞元十四年十二月卒,时年八十三。
(选自《旧唐书·韦伦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忠恃权宠,又名称 邀:谋取
B.汉、沔运阻绝     馈:运送
C.时李辅国权用事     秉:执掌
D.再入吐蕃,奉使旨 称:赞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役使减少,益铸钱之数 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
B.伦调发兵甲驻邓州界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得过
C.伦既朝廷公用 谁大王为此计者
D.抚弟侄慈爱称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B.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C.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D.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伦正直敢言。杨国忠大量征用民工铸钱,搞得民不聊生,韦伦对杨国忠表达反对之意,并提出合理建议。
B.韦伦平叛有功。襄州叛乱时刺史王政弃城逃走,嘉延南袭,朝廷被困,韦伦调兵遣将,优待投诚敌人,最终抓获匪首。
C.韦伦不阿谀权贵。李辅国掌权时,韦伦没有私下去拜见,李辅国就设法阻扰朝廷任命,最后韦伦被改任秦州刺史。
D.韦伦出使吐蕃有功。韦伦初次出使,晓示皇恩,宣扬国威,吐蕃人大喜;再次出使,符合皇帝旨意,吐蕃人敬服。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伦清俭率身以化之,蜀川咸赖其理。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王翃,字宏肱,并州晋阳人。少治兵家。天宝中,授卫尉,擢才兼文武科,出为辰州刺史。大历中,擢容管经略使。时夷酋梁崇牵号“平南都统”,与别帅覃问合,又与西原贼张侯、夏永更诱啸,因陷城邑,遂据容州。前经略使陈仁砺等皆侨治藤、梧。翃至,言于众曰:“我,容州刺史,安可客治它所?必得容乃止。”即出私财募士,有功者许署吏,于是人自奋。不数月,斩贼帅欧阳琏。因至广州,请节度使李勉出兵并力,勉不许,曰:“容陷贼久,獠方强,今速攻,祗自败耳。”翃曰:“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勉许诺。翊乃移书义、藤二州刺史,约皆进讨,引兵三千与贼鏖战,日数遇。勉檄止之,辄匿不发,战愈力,卒破贼,禽崇牵,悉复容州故地。
捷书闻,诏更置顺州,以定馀乱。翃凡百馀战,禽首领七十,覃问遁去。复遣将李寔等分讨西原,平郁林等诸州。累兼御史中丞、招讨处置使。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时吐蕃入寇,郭子仪悉河中兵乘边,召翃为河中少尹,领节度后务。悍将凌正数干法不逞,约其徒夜斩关逐翃。翃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俄禽正诛之,一军惕息。
历汾州刺史,为振武军使绥、银等州留后。入拜京兆尹。会起泾原兵讨李希烈,次泸水,京兆主供拟,饔败肉腐,众怒日:“食是而讨贼乎?”遂叛。翃挺身走奉天,拜太子詹事。德宗还都,再迁大理卿,出为福建观察使。徙东都留守,既至,开田二十余屯,修器械,皆良金寿革,练士卒,号令精明。俄而吴少诚叛,独东畿为有备,关东赖之。元十八年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肃。
(节选自《新唐书·王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B.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C.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D.会哥舒晃反/翃命寔悉师援广州/问因合众乘间来袭/翃设伏击之/生禽问/岭表平/代宗遣使慰劳/赐第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家”指军事学并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刺史”由汉武帝设立,最初是一种监察制度,为了维护皇权,澄清吏治。唐朝时,一个州的长官被称为刺史。
C.“德宗”李适的谥号。谥号是根据王侯大臣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含有褒贬意味的称号。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尔的“关东”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翎为官一处,奋发有为。赴容州任职时,王翊恰逢当地首领梁崇牵和别帅覃问等作乱,在李勉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努力作战捉拿梁崇牵,一举收复容州。
B.王翎屡经战阵,功勋卓著。王翎收复容州使朝廷得以重建顺州,收复失地过程中他亲历百余次战斗,擒获叛军首领七十人,分兵讨伐西原后平定郁林等州。
C.王翎为人机智,执法严明。郭子仪领军防守边境时,王翎任河中少尹,管理后方军政事务,他略施小计就破坏了凌正的叛乱,将凌正绳之以法后全军肃然。
D.王翎忠于朝廷,忠于职守。泾原兵作乱时王翎脱身逃到奉天避乱,任东都留时开荒屯田、修治器械、训练部队,为后来朝廷抗拒吴少诚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夫即不出师,愿下书州县,阳言以兵为助,冀藉此声,成万一功。
(2)翎觉之,阴乱漏刻,以差其期,众惊,不敢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载义,字方谷,常山愍王之后。代以武力称,继为幽州属郡守。载义少孤,与乡曲之不令者游。有勇力,善挽强角抵。刘济为幽州节度使,见而伟之,致于亲军,从征伐。以功迁衙前都知兵马使、检校光禄大夫,兼监察御史。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敬宗嘉之,拜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封武威郡王,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未几,李同捷据沧景以邀袭父爵。载义上表,请讨同捷以自效,上嘉其诚恳,特加检校右仆射,累破贼军,以功加司空,进阶金紫。太和三年,平沧景,策勋加平章事,仍赐实封三百户。四年,奚寇边,以兵击走之,仍虏其名王,就加太保。五年春,为其部下杨志诚所逐,因入觐。上以载义有平沧景之功,又能恭顺朝旨,再拜太保、同平章事。其年,改山南西道节度观察等使,兼兴元尹。七年,迁北都留守,兼太原尹,充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寻加开府仪同三司。丁母忧,起复骠骑大将军,余如故。

回鹘每遣使入朝,所至强暴。边城长吏多务苟安,不敢制之以法。但严兵防守,虏益骄悍,或突入市肆,暴横无所惮。至是,有回鹘将军李畅者,晓习中国事,知不能以法制驭,益骄恣。鞭捶驿吏,贪求无已。载义因召李畅与语曰:“可汗使将军朝贡,以固舅甥之好,不当使将军暴践中华。今朝廷饔饩至厚,所以礼蕃客也。苟有不至,吏当坐死。若将军之部伍不戢,凌侮上国,剽掠庐舍,载义必杀为盗者。将军勿以法令可轻而不戒励之!”遂罢防守之兵,而使两卒司其门。虏知其心为下,无敢犯令。九年,加侍中。开成二年卒,年五十,赠太尉。

载义晚年骄恣,惨暴一方。以杨志诚复为部下所逐,过太原,载义躬身殴击,遂欲杀之,赖从事救解以免。然而擅杀志诚之妻孥及将卒。朝廷录其功,屈法不问。

 (节选自《旧唐书•李载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
B.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
C.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
D.宝历中/幽师杀朱克融/其子延嗣窃袭父位/不遵朝旨/虐用其人/载义遂杀/之数其罪以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在古代,可以是古代王侯的自称, 也可以表示孤单的意思。但“少孤”在古代只有幼年父母双亡才能称“少孤”。
B.“进阶”有多种含义,一指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在层次上低于和没有达到质变境界,文中指进升官阶。
C.“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D.“从事”,古代官名。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到宋代时被废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载义受人赏识。他身体强健,善于摔跤,并因此受到幽州节度使刘济的赏识而纳入亲军,跟随出征。
B.李载义维护朝廷尊严,面对回鹘使者横行霸道、肆意妄为,李载义义正辞严,最终回鹘使者不敢触法。
C.李载义晚年骄横残暴。他曾擅自杀死杨志诚的家人及部下将士,但朝廷顾念他的功劳,没有依法追究。
D.李载义因功升迁。曾因屡次打败敌军而被加授司空,后因平定沧景而立大功,被册拜太保、同平掌事。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严兵防守,虏益骄悍,或突入市肆,暴横无所惮。
(2)若将军之部伍不戢,凌侮上国,剽掠庐舍,载义必杀为盗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建封,字本立,邓州南阳人,客隐兖州。少喜文章,能辩论,慷慨尚气,自许以功名显。李光弼镇河南,盗起苏、常间,残掠乡县。代宗诏中人马日新与光弼麾下皆讨。建封见中人,请前喻贼,可不须战。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纵还田里,由是知名。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李希烈既破梁崇义,跋扈不臣,寿州刺史崔昭与相闻,德宗召宰相选代昭者,杞仓卒不暇取它吏,即白用建封。希烈数败王师,张甚,遂僭即天子位。是时,四方尚多故,乃缮陴隍,益治兵,四鄙附悦。希烈使票帅悍卒来战,建封皆沮衄之。贼平,进封阶。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治徐凡十年,躬于所事,一军大治。善容人过,至健黠亦未尝曲法假之。其言忠义感激,故下皆畏悦。性乐士,贤不肖游其门者礼必均,故其往如归。许孟容、韩愈皆奏署幕府,有文章传于时。
(《新唐书·卷一五八·列传第八十三·张建封传》)
【注】①马燧、李灵耀、杨炎、卢杞均为人名。②阍闼:宫门。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B.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C.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D.时马燧为三城镇遏使/雅知之/表为判官/擢监察御史/燧伐李灵耀/军中事/多所诹访杨炎/将任以要职/卢杞不喜出/为岳州刺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司”即“主管、管理”。
C.“表”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与用来弹劾的“章”一样,都是一种文体。
D.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始于西汉武帝时期,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建封慷慨豪迈,洞察事理。李光弼奉命讨伐苏、常一带的盔贼时,张建封认为不必交战,只要晓谕祸福就能令盗贼投降,果如所料。
B.张建封关心民生,体恤民情。宦官主持宫市,欺行霸市,一农夫反抗被拘,张建封向皇帝求情,并趁机请求废除宫市,皇帝欣然应允。
C.张建封文武双全,治军有方。李希烈叛乱,派精兵强将攻打寿州,张建封修壕练兵严加抵拒,叛军最后被平;治理徐州时,全军大治。
D.张建封待人宽容,礼贤下士。张建封善容人过,对恶人也法内宽容;喜欢延揽人才,不管贤能与否均同礼相待,士人也觉得宾至如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田布,字敦礼,太尉田弘正子。幼机悟。始,弘正为田季安裨将,镇临清,布年尚幼,知季安且危,密白父,请以众归朝,弘正甚奇之。及得魏使布总亲兵王师诛蔡以军隶严绶屯唐州帝以布大臣子或有罪桡法弘正请以董畹代而士卒爱布愿留帝乃止凡十八战,破凌云栅,下郾城,以功授御史中丞。蔡平,入为左金吾卫将军。弘正徙成德,以布为河阳节度使,父子同日受命。布所至,必省冗将,募战卒,宽赋劝穑,人皆安之。弘正遇害,魏博节度使李愬病不能军,公卿议以魏强而镇弱,且魏人素德弘正,以布之贤而世其官,可以成功。穆宗遽召布,解缞拜魏博节度使,乘传以行。布号泣固辞,不听;乃与妻子决曰:“吾不还矣!”未至魏三十里,跣行被发,号哭而入,居垩室,屏节旄。凡将士老者,兄事之。禄奉月百万,一不入私门,又发家钱十馀万缗颁士卒。以牙将史宪诚出麾下可任,乃委以精锐。时中人屡趣战,而度支馈饷不继,布辄以六州租赋给军。引兵三万进屯南宫,破贼二垒。
宪诚蓄异志,阴欲乘衅,又魏军骄,惮格战,会大雪,师寒粮乏,军中谤曰:“它日用兵,粒米尽仰朝廷。今六州刮肉,虽尚书瘠己肥国,魏人何罪?”宪诚得间,因以摇乱。会有诏分布军救深州,兵怒,不肯东,众遂溃,皆归宪诚。布度众且乱,叹曰:“功无成矣!”即为书谢帝曰:“臣观众意,终且负国。臣无功,不敢忘死。愿速救援,毋使忠臣义士涂炭于河朔。”哭授其从事李石讫,乃入,至几筵,引刀刺心曰:“上以谢君父,下以示三军。”言讫而绝,年三十八,赠尚书右仆射,谥曰孝。
(节选自《新唐书·田布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得魏/使布总亲兵/王师诛蔡/以军隶严绶/屯唐州/帝以布大臣/子或有罪/且桡法/弘正请以董畹代/而士卒爱布愿留/帝乃止/
B.及得魏/使布总亲兵/王师诛蔡/以军隶严绶/屯唐州/帝以布大臣子/或有罪/且桡法/弘正请以董畹代/而士卒爱布愿留/帝乃止/
C.及得魏/使布总亲兵/王师诛蔡/以军隶严绶/屯唐州/帝以布大臣/子或有罪/且桡法/弘正请以董畹代/而士卒爱布愿留帝/乃止/
D.及得魏/使布总亲兵/王师诛蔡/以军隶严绶/屯唐州/帝以布大臣子/或有罪/且桡法/弘正请以董畹代/而士卒爱布愿留帝/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缞,脱下丧服,意即守丧期限未满就被征召起用。按礼制,丁忧时须居家守丧。
B.乘传,乘坐传达命令的马车。田布“乘传以行”是因为情形危急,需立刻赶往目的地。
C.度支,是古代官署名称,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唐时改“度支”为“吏部”。
D.河朔,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在古代,“河”专指黄河,指一般的河流是后起的意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布幼时机警,作战屡立功勋。他年幼时预见田季安将有危险,劝告父亲率众归附朝廷;讨伐蔡州时,他经历了十八次战斗,凭借军功被授予御史中丞。
B.田布接受任命,力图挽回颓势。在父亲遇害、李怨患病之时,他尽管最初坚决推辞,但最终接受了魏博节度使的任命;到任后,他散发俸禄和家钱,安抚士卒。
C.田布用人不察,致使大功未成。他充分信任史宪诚,把精锐部队交给他,但史宪诚却暗藏异心,图谋作乱,率部接敌,一触即溃,致使田布心有余而力不足。
D.田布上书谢罪,以死表明心迹。他意识到军队将叛乱,自己无能为力,就上书向皇上谢罪,后引刀自裁,以死“谢君父”“示三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所至,必省冗将,募战卒,宽赋劝穑,人皆安之。
(2)宪诚得间,因以摇乱。会有诏分布军救深州,兵怒,不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