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遣辛毗诣曹操请救。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致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从之。
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未有衅。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乃许谭乎。
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阴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以安之,引军还。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
[注]①辛毗(pí),字佐治,颍川阳翟人。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官至卫尉。谥肃侯。②衅:征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B.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C.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D.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方:古代指天下、各处。或指四方诸侯之国。或指京城以外的地区。文中指天下、各处。
B.兵革:是兵器和甲胄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或指战争。文中指战争。
C.六军:古代泛指禁军,即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晋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唐代专指禁军。文中指军队。
D.娉: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即女方请媒人问男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
B.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不须进攻,只有辛毗力主要抓住机遇。
C.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实力心存戒备。
D.曹操通过袁谭送印的事,明白了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
(2)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7 12:35: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侃传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士女相庆。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军佐或以谈戏废事者,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将吏则加鞭扑,曰:“樗蒲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益实用。君子当正其威仪,何有蓬头、跣足,自谓宏达邪!”有奉馈着,必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臻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礼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劳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资治通鉴》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辄朝运百于斋外   甓:瓦
B. 终日敛膝坐 危:端正
C. 听事前余雪犹湿     听事: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
D. 后正会    正会:正月初一聚会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诸参佐或以谈废事者 ③自弃也
②如不佃而贼人稻 ④以百姓勤于劳作,家给人足
A. 两个“戏”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
B. 两个“戏”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
C. 两个“戏”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D. 两个“戏”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
【小题3】比较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问其故
②有奉馈者,必问其所由
③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
④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小题4】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A. 过分地悠闲安逸,恐怕不能够做成大事
B. 谁悠闲安逸超过你们,谁就不能做成大事
C. 过分地悠闲安逸,只怕不可以承担大事
D. 谁悠闲安逸超过你们,谁就很难承担大事
【小题5】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
A. 倘若是努力工作所达到的,即使轻微也一定高兴,慰问后加倍赏赐
B. 倘若是用力气换来的,东西即使轻微也一定高兴,慰问后加倍赏赐
C. 倘若是自己劳动所得,东西即使轻微一些也一定高兴,慰问后甚至两倍三倍地赏赐
D. 倘若是在协作中用力气换来的,东西再少,也在慰问后,成倍甚至两三倍地予以赏赐
【小题6】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A. 他管理众务,微服密访,都是这类做法
B. 他综合治理,细微周密,都是这一类做法
C. 他监督杂物,但作风细密,此类的作风多得很
D. 他总理众务而作风细密,都像上述这类情况
【小题7】下列对陶侃的为人做事评述概括较好的一项是
A. 陶侃为人聪慧敏捷,恭谨从政,办公负责,作风认真,爱憎分明,禁赌罚懒,奖励劳动,拒礼推贿,重视农工,爱惜物资。
B. 陶侃胸怀大志,聪明恭谨,综理微密,奖勤罚嬉,劝农工,惜分阴,平时不忘“物尽其用”。
C. 陶侃为人聪明敏捷,办事严肃认真,痛恨赌博,时时勤政爱民,作风俭朴,重视粮食生产,做到了“物尽其用”。
D. 陶侃有政治家头脑和军事家作风,反对不正之风,工作平易近人,提倡节约,重视农业生产,是勤政爱民的父母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则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当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士。由是士卒精强,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轻骑深入,无籓篱之限,效野之民每困杀掠。言事者称深、冀之间有胡卢河,横亘数百里,可浚之以限其奔突。是月,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筑城于李晏口,留兵戍之。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
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鐸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  劝:勉励
B.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   尤:杰出
C.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 副:符合
D.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差:差错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藩镇所蓄 ②可浚之以限其奔突
③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   ④帝以县官久不铸钱
A.①④相同,②③不同B.①④不同,②③不同
C.①④相同,②③相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小题3】把文中面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
(2)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小题4】文中周世宗的哪些举措体现出他是一位明君?请加以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雷文,完成下列小题。

九月,丙子,日有食之。上自初践祚,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眩鬻者以千数,上简拔其俊异者宠用之。庄助最先进,后又得吴人朱买臣、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东方朔等,并在左右。

是岁,上始为微行,与左右能骑射者期诸殿门。常以夜出,自称平阳。旦明,入南山下,射鹿、豕、狐、兔,驰骛禾稼之地,民皆号呼骂詈。鄂、杜令欲执之,示以乘舆物,乃得免。又尝夜至柏谷,投逆旅宿,就逆旅主人求浆,主人翁曰:“无浆,止有溺耳!”且疑上为奸盗,聚少年欲攻之。主人妪睹上状貌而异之,止其翁曰:“客非常人也,且又有备,不可图也。”翁不听,妪饮翁以酒,醉而缚之。少年皆散走,妪乃杀鸡为食以谢客。上归,召妪,赐金千斤。后乃私置更衣,从宣曲以南十二所,夜投宿长杨、五柞等诸宫。

上又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司马相如上疏谏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责、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逄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宜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上善,纳之。

(摘编自《资治通鉴》)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逄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
B.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逄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
C.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逄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
D.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逄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晦,农历每月末日。农历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
B.践祚,又称践极、践位,指皇帝登临皇位。践,踩踏;祚,福气,也指帝位。   .
C.侯,侯爵。周代封爵有公、侯、伯、子、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D.更衣,文中是对如厕的讳言,也可称出恭。古人重礼,表达多用讳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惜才爱才。即位之初,就非常重视人才的甄选。先后提拔了庄助、朱买臣、司马相如、东方朔等人,让他们成为左右亲信。
B.武帝喜好畋猎。常常在夜晚出宫打猎,黎明又射杀鹿、野猪、狐狸、野兔等动物,破坏了庄稼,影响农业生产,百姓敢怒不敢言。
C.武帝懂得感恩。一次他与随从夜行投宿,店主妻子见其不凡,杀鸡做饭招待他们。武帝回宫后,赏赐妇人千金。
D.武帝从善如流。司马相如上疏劝谏,提醒武帝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患于未然。武帝认为他讲得很有道理,接受了他的建议。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眩鬻者以千数,上简拔其俊异者宠用之。
(2)是岁,上始为微行,与左右能骑射者期诸殿门。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魏丞相欢①兵二十万自壶口趣蒲津,使高敖曾将兵三万出河南。时关中饥,魏丞相泰②所将将士不满万人,馆谷于恒农五十余日,闻欢将济河,乃引兵入关,高教曾遂围恒农。欢右长史薛琡言于欢曰:“西贼连年饥馑,故冒死来入陕州,欲取仓粟。今敖曹已围陕城,粟不得出,但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比及麦秋,其民自应饿死,何忧不降!愿勿渡河。”侯景曰:“今兹举兵,形势极大,万一不捷,猝难收敛。不如分为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欢不从,自蒲津济河。
泰至渭南,征诸州兵,皆未会。欲进击欢,诸将以众寡不敌,请待欢更西以观其势。泰曰:“欢若至长安,则人情大扰;今及其远来新至,可击也。”即造浮桥于渭,令军士赍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冬,十月,壬辰,泰至沙苑,距东魏军六十里。诸将皆惧,宇文深独贺。泰问其故,对曰:“欢镇抚河北,甚得众心,以此自守,未易可图。今悬师渡河,非众所欲,独欢耻失窦泰,愎谏③而来,所谓忿兵,可一战擒也。事理昭然,何为不贺!”泰遣须昌县公达奚武觇欢军,武从三骑,皆效欢将士衣服,日暮,去营数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而还
欢闻泰至,癸巳,引兵会之。候骑告欢军且至,泰召诸将谋之。开府仪同三司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泰从之,背水东西为陈,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命将士皆偃戈于苇中,约闻鼓声而起。东魏兵望见魏兵少,争进击之,无复行列。兵将交,丞相泰鸣鼓,士皆奋起,于谨等六军与之合战,李弼帅铁骑横击之,东魏兵中绝为二,遂大破之,丞相欢欲收兵更战,使张华原以簿历营点兵,莫有应者,还,白欢曰:“众尽去,营皆空矣!”欢犹未肯去。阜城侯斛律金曰:“众心离散,不可复用,宜急向河东。”欢据鞍未动,金以鞭拂马,乃驰去。夜,渡河,船去岸远,欢跨橐驼就船,乃得渡。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有八万。丞相泰追欢至河上,选留甲士二万余人,余悉纵归。都督李穆曰:“高欢破胆矣,速追之,可获。”泰不听,还军渭南,所征之兵甫至,乃于战所人植柳一株以旌武功。
(选《资治通鉴》一五七卷,有删节)
【注】①欢: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②泰:南北朝时期,西魏丞相宇文泰。③愎谏:不听劝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魏丞相欢兵二十万自壶口趣蒲津 趣:通“趋”,奔赴。
B.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   夹:沿靠。
C.今悬师渡河 悬:无所依傍。
D.丞相欢欲收兵更战   更:改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后军承之   扣弦而歌之
B.请待欢更西以观其势 引以为流觞曲水
C.约闻鼓声而起   毕礼而归之
D.何为不贺   何竟日默默在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我强敌弱的形势,高欢右长史薛琡并不赞成渡河出击,认为只要把守要道,等到秋季,敌人就会因缺粮而投降。
B.到了沙苑之后,西魏将领都害怕和高欢军队交战;唯有宇文深颇具远见,断定高欢执意渡河不得人心,可以一战胜之。
C.趁东魏因争先恐后攻打而乱了队列之际,埋伏在芦苇丛中的西魏士兵奋勇而起,分成两队绝其后路,一举打败了敌手。
D.本文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手法以及侧面描写,将对阵双方主将高欢的刚愎自用、宇文泰的深谋远略刻画得淋漓尽致。
【小题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去营数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而还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泽成现代汉语。
(1)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
(2)泰不听,还军渭南,所征之兵甫至,乃于战所人植柳一株以旌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