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二世以属赵高治之,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二世乃以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焉。

初,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虏王离等,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自关以东,大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八月,沛公将数万人攻武关,屠之。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八》,有删改)

(注释)①榜掠:鞭笞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B.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C.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D.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小题2】文中加点的文化常识有错的一项是(  )
A.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关中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D.丞相:古代官名,又称“相国”、“宰相”等。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历史上,丞相职位时废时设,经常更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赵高专权横行,以私怨杀人。他害怕大臣们揭发他,就哄骗秦二世深居宫禁,不亲自处理朝政。而赵高自己独掌大权,事事都由他来决定。
B.赵高排除异己,手段残忍。冯去疾、李斯等进谏皇帝,恳请暂时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兵役、运输等徭役,赵高假托皇帝命令逼死冯去疾等,又不停地折磨李斯。
C.赵高阴险狡诈,指鹿为马。迎合他说是马的人没事,那些明说是鹿的人却被他暗中借法令陷害。此后群臣都畏惧赵高,没有人敢谈他的过错。
D.赵高瞒报军情,麻痹皇帝。他以前曾多次说关东的盗贼成不了大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项羽俘获了王离等人,而朝廷的军队也多次被打败。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2 02:46: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
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操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操曰:“善!”即遣使诣奉。庚申,车驾出辕而东,遂迁都许。己巳,幸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B.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C.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D.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在古文中即指丧服,也比喻俭朴。在这里是“俭朴”的意思。
B.“万乘”,一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此常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C.“四海”,指全国各地。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D.“五霸”,即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献帝将返回旧京,曹操认为,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
B.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杨奉接到信后极为高兴,诸将也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
C.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向他问计,董昭提出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曹操做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D.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派使者给杨奉送去重礼,献帝迁都于许县,献帝抵达曹操军营后,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2)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张齐贤为布衣时①,倜傥有大度.然孤贫落魄,常舍道上逆旅。有群盗十馀人,饮食于逆旅之间,居人皆惶恐窜匿;齐贤径前揖之,曰:“贱子贫困,欲就诸大夫求一醉饱②,可乎?”盗喜曰:“秀才乃肯自屈,何不可者?顾吾辈粗疏,恐为秀才笑耳。”即延之坐。齐贤曰:“盗者,非龌龊儿所能为也③,皆世之英雄耳。仆亦慷慨士,诸君又何间焉?”乃取大碗,满酌饮之,一举而尽,如是者三。又取豚肩,以指分为数段而啖之,势若狼虎。群盗视之愕眙④,皆咨嗟曰:“真宰相器也。不然,何能不拘小节如此也!他日宰制天下,当念吾曹皆不得已而为盗耳,愿早自结纳。”竞以金帛遗之。齐贤皆受不让,重负而返。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七)

注  ①张齐贤: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西)人。北宋名相。②大夫:官爵名。这里借用表示对强盗的敬重。③龌龊儿:卑鄙、丑恶之人。④愕眙(yi):惊视。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即之坐   ( )    (2)诸君又何焉 ( )
(3)皆咨嗟曰   ( )    (4)竞以金帛之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张齐贤布衣时/当念吾曹皆不得已而盗耳
B.秀才肯自屈/取大碗,满酌饮之
C.指分为数段而啖之/竞金帛遗之
D.恐为秀才笑/皆世之英雄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
(1)然孤贫落魄,常舍道上逆旅。
(2)顾吾辈粗疏,恐为秀才笑耳。
【小题4】用自己的话,概括张齐贤被群盗“结纳”的原因。
【小题5】联系全文,对张齐贤的性格特点作简要评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犯颜执法

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 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资格;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未几,有诈冒事者  觉:________________
(2)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忿:________________
(3)欲杀之 故:________________
(4)天下无冤 狱: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限三处)
胄 前 后 犯 颜 执 法 言 如 涌 泉 上 皆 从 之 天 下 无 冤 狱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2)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3)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小题4】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