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封员外郎蔡公墓志铭
[宋]曾巩
公讳充,字公度,天圣二年进士及第,为邵武军之邵武尉。丁母忧,服除,为越州司理参军,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又为提点荆湖北路刑狱公事。至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澧州官舍,享年七十有一。
公为人好自洁清,平居衣冠容貌肃然,及其临事,以沉默慎静为主。故历内外官,无纤介之失。其与人游,始若淡然,无足动其意者。及其久,人人皆退自喜,谓公真长者也。其为尉、参军、掌书记,人始以廉节知公。至其在群牧、荆湖,数更置诸事,人皆服其能。其于越州,属将佐交恶,府中多向背,公独挺立无所与。后将又以贪法,官属多不能自全,事亦卒无污公者。于戎州,属泸州叛蛮攻淯井监,转运使用公调兵食御之,兵遂以济。于绛州,州岁市羊数万供京师,公奏减之,至今赖法。于荆湖,既知官属善恶,善人多荐籍成就之,而于恶人无所其法。公既能自彰显其材故荐公者尤多盖王沂公曾与今富丞相弼之居郓也皆荐之而邓公之为枢密使兼群牧制置使也又奏公为其判官其为当世之大臣所知如此。
初,公年十三丧父,家贫,尤自克苦,养其母。及仕,未尝广田宅。丧归,借屋居。曾祖讳恭。祖讳道隆。父讳旦,以公恩赠尚书屯田员外郎。世家南城,故为南城人。娶郑氏,累封宋城县君。子八人:曰冠卿,秘书省著作佐郎;曰端卿,郑州原武尉;曰文卿,曰徽卿,曰宋卿,曰秀卿,曰子卿,曰孺卿。公殁,诏官其一子。盖公不独能以其有施于身,又能力以其余教于家,其子冠卿、端卿皆谨严能世其家者也。女二人,嫁邵武尉陈涉、进士陈之邵。冠卿等将葬公,以铭公故人子曾巩。(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将又以贪坐法 坐:因为
B.既周知官属善恶 周:详细地
C.而于恶人无所贷其法 贷:宽恕
D.以铭属公故人子曾巩 属:委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B. 
C.D.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充品行高洁,外表严肃庄重,临事镇静自若,历任京城内外多种官职,宦海沉浮,但始终心态淡然。
B.蔡充治理地方,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如在戎州时,蔡公担任转运使,调集军队粮食,士兵依赖他渡过难关。
C.蔡充与人交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等到交往时间长了,人人回去都很欢喜,认为蔡公是真正的德行高尚的人。
D.蔡公孝顺自律,十三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庭贫苦,他自己供养母亲,等到做了官,从未扩大自己的田地宅院。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公 既 能 自 彰 显 其 材 故 荐 公 者 尤 多 盖 王 沂 公 曾 与 今 富 丞 相 弼 之 居 郓 也 皆 荐 之 而 邓 公 之 为 枢 密 使 兼 群 牧 制 置 使 也 又 奏 公 为 其 判 官 其 为 当 世 之 大 臣 所 知 如 此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于越州,属将佐交恶,府中多向背,公独挺立无所与。
(2)盖公不独能以其有施于身,又能力以其余教于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04 09:16: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烟艇记

陆游

①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

②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然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邪?”

③陆子曰:“不然。新丰非楚也,虎贲非中郎也,谁者不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则名之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而予何罪?

④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杳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鉏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获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钓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昊歌,顾不乐哉!

⑤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⑥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小题1】第①段中将两间小屋命名为“烟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小题2】第⑤段中“彼”和“此”分别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陆游以“烟艇”命名自己的居室,以寄托自己的志趣,填补自己“求之不得”的缺憾。
B.客人对主人把小屋比作“烟艇”,虽有不同见解,但也十分赞赏。
C.“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句的意思是:怎么能知道这小屋果真就不是烟艇呢。
D.有人评价这篇文章有“弦外之音”,即表面作旷达语,实际寓有陆游“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牢骚。
【小题4】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2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小题。(共1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河内凶凶:荒年
B.刃既接兵:士兵
C.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D.直不百步耳直:只是,不过
【小题2】下列各组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有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面选项中与“尽心焉耳矣”中的“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始速祸
B.用亡郑以陪邻
C.积土成山,风雨兴
D.盘盘,囷囷焉
【小题4】这段文字中,孟子的言外之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大王如果能解决战时士兵们竞相逃跑的问题,那么老百姓就会纷纷前来投靠。
B.大王好比战时那个讥笑有人逃了一百步而自己只逃了五十步的士兵,您治国的实质与邻国国君没有什么差别,自然百姓就不会比邻国多。
C.大王如果能将打仗之法用之于牧民之道,前来归顺的老百姓自然就会比邻国多。
D.大王既然明白打仗失败的原因,就不要奢望自己国家的百姓比邻国多。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菌不知晦朔
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有鱼焉,其广千里
④当求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
A.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不同
B.①②读音相同,③④读音也相同
C.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相同
D.①②读音不同,③④读音也不同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知不及大,小年不及大年 ②蟪蛄不春秋
以知其然也 ④而彼且适也
A.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不同
B.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也相同
C.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也不同
D.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冥灵:树名
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以久 特闻:独以长寿著名
C.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羊角:旋风
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穷发:最北的地方
【小题4】下列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第二层引“汤之问棘”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
B.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复。在论证上,它与篇首的内容相照应。
C.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夸张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这段文字,用“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对比,说明“大知”与“小知”的不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不自禁。
【小题1】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南日 当:挡
B.诸父异爨 迨:及,等待
C.吾家读书久不  效:收效
D.令人长不自禁  号:号令
【小题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B.鸡栖
C.然余居D.室西连中闺
【小题3】下列各项中,不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尝居于此
C.先妣抚之甚厚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项脊轩是归有光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屋,伴随作者经历了成长中的一些人和事,见证了归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苍凉悲切,表现了作者的沉重慨叹。
B.对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来说,哪怕是母亲一个因爱而呵斥的眼神都是极可贵的,然而归有光却无法拥有,他只能在老乳母的追忆中睹物思母,聊以填补这片空缺的感情。
C.祖母对这个过早失去母爱的孙子十分疼爱,去轩中看望孙子,希望归家能在中道而衰的时候出现一个可以光耀门楣的人物,而这希望便落在了作者身上。
D.“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者写“悲”时,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件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情调。如写祖母一节,“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写出了作者对祖母刻骨铭心的哀思。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嬴而不助五国也与: 亲附
B.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殆:危险
C.始祸焉速:招致
D.则胜负之数:命运
【小题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惑不从师
A.二败三胜
B.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C.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之所劫
D.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围绕着不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说明“不赂者”的灭亡也是“赂”的结果。
B.第二段用“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的事实形象地写出了六国并力抗秦的结果,总结了历史教训,为后文的评论现实做了铺陈。
C.第三段点明题旨,将六国的形势和北宋的形势进行比较,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切勿重蹈六国的覆辙。
D.文中“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词的运用,让文章在具有雄辩力量的同时也富有充沛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的深深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