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鞭虎救弟记
(清)蒋衡
康熙乙卯(1675)秋,含光偕仲弟自六安归,过箬岭;岭峻且险,会日暮,四顾绝人烟,沉阴黯惨,二人策蹇行,俄而腥风骤起,飞沙疾卷,木叶扑面如雨下,猛虎攫其弟去。含光大惊坠地,持短鞭力追,左手据虎颈,右手以鞭乱捶虎头,呼号声震山谷。虎怒,力不得肆,舍其弟据嵎而吼,将以搏含光。含光负其弟疾奔下岭,投旅店。既息肩,其弟尚一息未殊,以汤灌之,徐苏;含光喘亦略定,起视仲弟肩,前后十余孔,血淋漓满地,复大恸。有道士谓之曰:“虎牙有毒,深入,恶血不尽出,不可救。”含光竭力以口遍吮之,去血数升,医数十日渐平,乃偕归。
当是时,含光仲弟甫十有五岁,今年已近八旬,其伤痕历历可数,俱寸许阔,每解衣示人,则泪涔涔,念乃兄不置也。
含光,大程村望族。幼具至性,偕诸弟读书。因家道中落,谋所以亲养,遂以治生为念,奔走大江南北。家少康,远近亲朋重其才,有重务,悉资之,未尝以劳瘁辞,故不克永世。
又闻含光能尽孝养,归囊所有,必陈于父母前,不少私其妻子。与人交,重然诺,济困解纷,人咸赖之。——而竟以中年殒命!
呜呼!含光至此死,死亦可以无憾。向使虎攫仲弟时气馁战栗伏地不能起即起欲图所以救区区一竹鞭何足撄虎威?惟有坐视其弟麋虎口,或捐躯与之同尽耳。而含光当其时,奋身一往,目中不知有虎,并不知其为竹鞭,且不知有己;惟痛弟危难而奔赴之,其死其生不暇计。余故曰:“此非人力之所能为也。诚也。 ”至于今,八十老翁,一鞭抚摩,时时以血泪拂拭,光莹滑泽如鉴,珍藏以为世守,真千古奇行,足以垂教友爱云。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含光偕弟自六安归   仲:兄弟间排行次序第二
B.虎怒,力不得     肆:尽、极
C.医数十日渐     平:心情平复
D.光莹滑泽如鉴     鉴:镜子
【小题2】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向使虎攫仲弟时/气馁战栗/伏地不能起/即起/欲图所以救/区区一竹鞭/何足撄虎威
B.向使虎攫仲弟/时气馁/战栗伏地不能起/即起/欲图所以救区区/一竹鞭何足撄虎威
C.向使虎攫仲弟/时气馁战栗/伏地不能起/即起欲图/所以救区区/一竹鞭何足撄虎威
D.向使虎攫仲弟时/气馁战栗伏地/不能起/即起欲图/所以救/区区一竹鞭/何足撄虎威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鞭虎救弟记”的“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文中的“乙卯”是干支纪年法,“望族”指有名望的家族。
B.作者认为危难时候含光完全到了“忘我之境”,这才有救弟于虎口的奇行,“持短鞭力追”,“以口遍吮之”等都是含光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写照。
C.文章写了弟弟对含光的怀念,含光对亲朋的义气、对父母的孝顺,从侧面勾勒出含光的为人处世态度。
D.本文叙事部分生动详尽,善用环境和细节描写,渲染猛虎之威、人力之薄、情势之危,更村托出含光之勇、爱弟之深,与议论部分交相呼应。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息肩,其弟尚一息未殊,以汤灌之,徐苏。
(2)其伤痕历历可数,俱寸许阔,每解表示人,则泪涔涔,念乃兄不置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1 05:0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刺秦王》)

(乙)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轲传》。至樊於期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返,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击筑高歌,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囊提剑斫,箕踞高骂,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汉。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谩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曰:“哭者人情,笑者真不可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

(选自《谐铎》)

(注释)①严分宜:严嵩,明朝中后期的大奸臣。②更事:阅历世事。③祖龙:秦始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B.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C.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D.王更涕泗沾襟曰/豪杰上报/知己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
【小题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徴之声”中的“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豪迈。
B.《战国策》又称《国策》,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C.“青词”指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的奏章。明代中后期大臣多用青词邀宠。
D.定劫:佛教认为当水、火、风三灾出现时,世界将归于毁灭,称为“劫”。被后人借用,指天灾人祸。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一开头就道出了这是一场生离死别,加以萧萧易水,变徵歌声,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
B.(甲)文描写音乐声由激愤转为悲凉,闻者之情由悲壮变为悲凉,高昂变为低沉。
C.(乙)文结尾处交代了严分宜、王敏斋二人的不同结局,照应了前文老僧的预言。
D.(甲(乙)两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有神态描写,但(乙)文更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而严竟以青词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为明代奸邪之冠。

同类题4

遵义黎君墓志铭①
曾国藩
君讳恺,字雨耕,晚自号石头山人,遵义黎氏。曾祖国柄。祖正训,禀贡生。考安理,举人,山东长山县知县。长山君二子,长曰恂,字雪楼,云南大姚县知县;君其次也。雪楼厚重寡言,气盖一世;君则倜傥通易,周览群书。兄弟间自为师友。长山君少遭不造,备历艰险,既见二号之成,乃大欢慰。二号翼翼趋承,应唯婴儿也。
嘉庆十八年,逆贼林清②等倡乱,内煽京师,外起滑县,河南北、山东、直隶震动。时长山君仕山东,雪楼侍于官所,讹言四起。或告于贵州曰:“长山破矣,县令殉城死矣,雪楼殉父矣。亲属都无存者,仅存两孺子,漂转吴楚间去矣。”君于时奉母杨太宜人在家,闻则北望号痛,请于母,刻回戒途,赴山东之难。至长山,则阖门故无恙,传者妄也。由是远近以孝归之。君曰:“父兄得全,幸也。庸有称乎?
雪楼之自桐乡以忧归也,家居十五六年,君晨夕造请,进止雍雍,语或不合,亦敬应之,而徐理之,终无所讲。雪楼尝病喉痹,绝言与食。君午夜祷于宗祠,泣曰:“必死者,请以我代。”喉亦旋愈。其敬嫂也如严其兄,其训群从如教其于,盖历久而不改,至其终身,亦卒不少懈。
(选自《曾国藩文集》 ,有删改)
【注】 ① 曾国藩(1811 - 1872 ) ,字伯涵,号涤生,政治家、文学家,“晚清四大名臣”之一。② 林清:清嘉庆年间河北、河南、山东农民起义首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安理     考:父亲
B.县令殉城死矣 殉:殉职,殉难
C.终无所忤   忤:违反,抵触
D.其敬嫂也如严其兄   严:严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 君其次也 ② 吾其还也
B.① 时长山君方仕山东 ② 吴之民方痛心焉
C.① 赴山东之难 ② 未之有也
D.① 语或不合 ② 或百步而后止
【小题3】根据文本,简要概括黎恺“孝”的表现。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l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2 )父兄得全,幸也。庸有称乎?
( 3 )君午夜祷于宗祠,泣曰:“必死者,请以我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黄尊素,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

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

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B.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C.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D.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 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 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 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
B. 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C. 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
D. 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