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天下,五伯长,管仲佐。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之。”
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悍。刚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
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情莫不爱其身。公妒好内,竖刁自獖(1)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
公曰:“然则公子开方(2)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
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
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 为 人 也 坚 中 而 廉 外 少 欲 而 多 信 夫 坚 中 则 足 以 为 表 廉 外 则 可 以 大 任 少 欲 则 能 临 其 众 多 信 则 能 亲 邻 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
居一年余,管仲死,君不用隰朋而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3)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臣,而灭高名,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
故曰:过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注释:(1)獖[fén]:阉割。(2)公子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得到桓公信任,于是留在齐国做官。(3)公守之室:临时守卫的地方。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天下 匡:扶正
B.君其试以心之 决:决定
C.刚愎而悍   上:向上
D.君遂不用隰朋而竖刁 与:给予,指任用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管仲佐  夫人情莫不爱其身
B.五伯长  天下笑者
C.公妒好内 过不听于忠臣
D.卒见弑于臣 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
仲父在家病着,即使不幸一病不起,政事移交给谁
B.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
任性就得不到民心,凶悍臣民就不听他使唤
C.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
开方为侍奉君主,因为想迎合君主的缘故,十五年不回去看他的父母
D.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
死后三个月没人收葬,尸体上的蛆虫爬出门外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向重病的管仲咨询佐政接班人,管仲在问答中表达了个人看法。
B.管仲认为鲍叔牙为人刚愎强悍,心中无所畏惧,不能作霸主的好帮手。
C.管仲认为隰朋是最合适的接任者,齐桓公先任用了他,后又任用竖刁。
D.作者认为齐桓公无识人之明又不听忠臣的劝谏,导致了其悲剧的结局。
【小题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6 04:26: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信,罚严而。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之赏;救火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比降之罪。”人之涂其体,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徵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之。

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胜,不中者负。”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亲,举以为官师。明年,从之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子之服亲丧者,爱之也,而尚可以赏劝也,况君上之于民乎!

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蛙,乃为之式①。从者曰:“奚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气故也。”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

韩昭侯使人藏裤,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收藏之未有予也。”

(取材于《韩非子》)

注:①式:通“轼”,在这里是凭轼致敬之意。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罚严而 必:坚决
B.比降之罪 北:北方
C.濡衣而走火者   被:通“披”,穿着
D.韩昭侯使人藏裤 弊:旧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赏厚信     救火不死者
B.不求火 中之
C.吴起魏武侯西河之守    子之服亲丧者,爱之也
D.有能徒此西门之外者    上以为慈爱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死敌之赏
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
B.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
(吴起)就倚靠着一辆战车到北门外发号施令
C.为其有气故也
因为它有勇气的缘故
D.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
皱眉有皱眉的缘故,笑有笑的缘故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
【小题5】选文讲述了许多赏罚这事。阐述赏罚与政事的关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针对不同的进谏方式给予不同赏赐:“_________,受上赏;______,受中赏;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对赏罚的见解:“不宜偏私,_________”。
【小题6】选文第一段、第二段分别讲述了越王与吴起的故事,你更赞许谁的做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