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毅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
C.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免不了劳苦奔波。两句议论颇富哲理。
D.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
【小题2】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18 09:44: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墨花
苏轼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
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
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
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
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
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
注①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②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雨田,因作此赋。”③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
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
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
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
【小题2】“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两句诗,体现了中国传统诗画创作对“神似”的看重。下面各首诗,没有明显体现“神似”主张的一项是
A.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C.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D.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咏芙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九仙山

苏轼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余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

困眠一榻香凝帐,梦绕千岩冷逼身。

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

(注)①这首诗是苏轼于熙宁六年(1073年)任杭州通判游赏九仙山、夜宿无量院时所作。九仙山相传是东晋葛洪、许迈等炼丹成仙之处。诗人于题下自注:“九仙谓左元放、许迈、王、谢之流,”②风流王谢:指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和孝武帝时的“风流宰相”谢安。③玉室金堂:指华美的道观,这里指佛寺无量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叙写九仙山的往昔。自从称得上是古代仙人式的风度翩翩的游山客王导、谢安逝世之后,名山空闻五百年,难有知音。
B.“桃花流水失秦人”一句引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九仙山景色虽如桃花源般清静幽美,却难以寻觅九仙的遗迹。
C.颈联中的“冷逼身”一笔兼写虚实二境。实者,“冷通身”是诗人梦中所感;虚者,诗人夜宿山上,深夜凉意传导入梦,梦中人便觉得“冷逼身”了。
D.“云峰缺处涌冰轮”一句诗人将月喻为冰轮,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地写出一轮明月从云峰中跃出的奇丽景象。
【小题2】与作者在1075年创作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相比,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