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苏轼是北宋诗人,他的诗才情豪迈,挥洒自如,本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B.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C.颔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之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得春意盎然。
D.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
【小题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12 12:01: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梅直讲
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爽》,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日:“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何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饶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砚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注】①梅直讲:即梅尧臣,字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苏轼参加礼部考试时,梅尧臣任参评官。②请属:请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悲:同情
B.其后益壮 壮:强壮
C.非左右为之先容 容:介绍,推荐
D.人不可以苟富贵 苟:苟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虽然,不容何病 夫天下虽不能容
B.执事爱其文  闻其名而不得见者
C.非亲旧为之请属于 苟其饶一时之幸
D.不容然后见君子 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
【小题3】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所说“周公之不遇”主要指的是无人理解他。
B.孔子听到颜回的劝慰后,不由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C.苏轼将梅公和韩愈并提,表达自己对梅公的敬仰。
D.苏轼为自己成为欧阳、梅二公的学生而感到高兴。
【小题4】下列为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B.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C.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D.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小题5】将下面的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②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小题6】根据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本文主要写了人生的哪两种乐趣?作者所推崇的是其中的哪一种?
②简要说明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证明苏轼获得第三名是实力所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    下:攻占B.举匏樽以相   属:致意
C.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高的D.托遗于悲风   响:声音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顺流而B.月明星稀,乌鹊
C.幽壑之潜蛟D.鱼虾而糜鹿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 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小题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赤壁赋》中的文字,完成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破荆州(当) 望武昌(向东,朝东)
B.渔樵于渚之上(江边)  举樽以相属(葫芦)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知不可乎得(数得,即多有所得)
D.驾一叶之舟(形容船小) 江陵(向下)
【小题2】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托遗响于悲风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C.而今安在哉
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小题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客人从跟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消云散。
D.这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率领浩浩荡荡的军队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小题4】翻译文言句子。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