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智勇多困于所溺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B.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的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小题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2) 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26 05:01: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是水盛的样子。③层霄,即层云。④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小题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王定国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 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昏乱,糊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忝其父祖耳 忝:羞辱,有愧于
B.自恨期人之浅也   期:看待
C.畏其敏 畏:担忧
D.饮酒不衰     衰:减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后变风发乎情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B.定国且不我怨 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梅以曲为美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  置杯焉则胶
【小题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定国豁达或洒脱的一组是
①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②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③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
④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⑤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
⑥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
A.①③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引用司马迁对《国风》《小雅》的评论,指出其局限,意在肯定王定国诗作继承了《诗经》、杜诗以来一脉相承的“发于性止于忠孝”的传统。
B.作者在评论王定国诗歌时,称赞他的“清平丰融”之作,认为有“治世之音”;对他的“幽忧愤叹之作”则略有微词,“废卷而叹”。
C.本文善用对比,突出了王定国的心志气度。如他的贬谪遭际与其忠君情怀对比,“我”对他的揣测与其宽阔胸怀对比。
D.本文先议后叙,叙事中夹有描写,议论时饱含情感,从而避免了叙事冗沓、说理枯燥之弊;辞简义丰,文气流转,文情酣畅。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②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日:“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日:“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虞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日:“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有改动)

(注)①巉(chán)岩:高峻的山岩。②蒙茸:茂密的乱草。③冯夷:水神名。④畴昔之夜:在这里指昨夜。畴昔,往日。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霜露降,木叶尽脱 既:已经
B.其所止而休焉     听:听任
C.有孤鹤,横江东来 适:恰巧
D.道士笑,予亦惊寤 顾:只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B.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C.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D.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小题3】把此篇文章(后赋)与课文(前赋)相对照阅读时,对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赋是苏轼初游赤壁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B.后赋写的也是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前赋谈玄说理,以议论为主,寓悲愤于旷达之中;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
D.后赋抒发了作者坚韧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从文中即可看出作者的这种精神风貌。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履巉岩,披蒙茸,踞虏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2)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3)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