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②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B.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C.“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且喜溪流岸岸潆”化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小题2】这首诗通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大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16 09:20: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 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小题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②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③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④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

(注)篁筱:竹林    沮洳伏见:泉水在草丛中时隐时现。磔然:鸟鸣声   栏楯:栏杆。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新城之北三十里  ⑵ 四五里,乃闻鸡声  ⑶ 坐,山风飒然而至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小题3】本文对北山景物的刻划极其逼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试做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