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东马塍
[宋]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A.第一句从视觉上勾画了东马塍碧草如茵,沟塍纵横的迷人风光。“暗”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
B.“芊芊”“穿”“护”等词语的使用,生动、传神地写出软红的春光照耀下芳草竞绿、繁花争俏、溪水清唱的美丽景色,诗歌描绘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田园风光图,
C.诗歌先写浓浓春色,再写蚕事的“忙”、农事的“急”,巧妙地表现出了农村的一派繁忙、生机勃勃。
D.最后一句是以设问的形式表达感叹的语气,惋惜春色正妍而无人欣赏。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农人的赞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18 05:48: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和董弥大中秋(1)

朱敦儒

偏赏中秋月,从古到如今。金风玉露相间,别做一般清。是处帘栊争卷,谁家管弦不动?乐世足欢情。莫指关山路(2),空使翠蛾(3)颦。

水精盘,鲈鱼脍,点新橙。鹅黄酒暖,纤手传杯任频斟。须惜晓参横后,直到来年今夕,十二数亏盈。未必来年看,得似此回明。

注释:(1)董弥大是作者的朋友。朱敦儒,宋代词人,北宋灭亡后南渡避难,这首词写于作者南渡后隐居时期。(2)关山路:这里指通往已经沦陷的故国的道路。(3)蛾:即“娥”,“翠娥”在这里指宴席上的侍女。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古往今来人们都偏爱中秋的月色,侧面说明中秋有其独特之美。
B.作者对中秋宴的描写很细致:有欢快的音乐、精致的餐具以及佳肴和美酒。
C.“任频斟”写任凭侍者频繁地斟酒,可以看出大家酒兴之浓、酒宴之热闹。
D.美景易逝,但作者认为一年之后还有一样美好的中秋月景,因此不必伤感。
【小题2】作品中的加点词语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对它们在古诗词中的意义,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露”指秋天的寒露,在本词中有肃杀、凋零的意味;类似的还有杜甫的“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帘栊”在本词中指窗帘,“卷帘栊”是为了欣赏窗外的美景;类似的还有李白的“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C.“鲈鱼脍”,指用鲈鱼做成的美味,常简称为“鲈脍”;类似的还有李中的“莼羹与鲈脍,秋兴最宜长”。
D.“参”是星宿名,“参横”的意思是参星移动,在本词中借指时间流逝。类似的还有文天祥的“云阶一枕梨花梦,参横月落无人知。”
【小题3】有学者认为朱敦儒是“南渡前后最大的一位颓废派的诗人”,这首《水调歌头》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思?是否体现了颓废?请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说明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平嵩阁右嵩亭作   文彦博
不较平嵩与右嵩,大都亭阁画穹崇。
太行太室当前后,俱是家山入望中。
【注】①文彦博(公元1006-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等职,出将入相五十余年,为北宋名臣。谥忠烈。②平嵩阁、右嵩亭,均为嵩山上的建筑物。③太行:山名,绵延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界的大山脉。太室:即五岳之一的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东称太室,西称少室。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的前两句是说,无需将“平嵩阁”与“右嵩亭”做什么比较,因为二者都是高高耸立、几近苍穹的亭阁。
B.三四句即言诗人登亭阁之所见。在这高亭之上远望,视野为之开阔;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浑然一体,可谓壮丽。
C.诗人站在如此险峻的亭阁上观望,传达出如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样充满豪迈气概的哲理韵味。
D.此诗想象丰富,“画”字使亭阁与苍穹融为一体,“俱是家山入望中”则是“登山则情满于山”的具体写照。
E. 本诗以生动的语言咏嵩山亭阁,大笔挥洒,气象雄阔,将诗人所思、所感尽寓其中,带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
【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