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和董弥大中秋(1)

朱敦儒

偏赏中秋月,从古到如今。金风玉露相间,别做一般清。是处帘栊争卷,谁家管弦不动?乐世足欢情。莫指关山路(2),空使翠蛾(3)颦。

水精盘,鲈鱼脍,点新橙。鹅黄酒暖,纤手传杯任频斟。须惜晓参横后,直到来年今夕,十二数亏盈。未必来年看,得似此回明。

注释:(1)董弥大是作者的朋友。朱敦儒,宋代词人,北宋灭亡后南渡避难,这首词写于作者南渡后隐居时期。(2)关山路:这里指通往已经沦陷的故国的道路。(3)蛾:即“娥”,“翠娥”在这里指宴席上的侍女。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古往今来人们都偏爱中秋的月色,侧面说明中秋有其独特之美。
B.作者对中秋宴的描写很细致:有欢快的音乐、精致的餐具以及佳肴和美酒。
C.“任频斟”写任凭侍者频繁地斟酒,可以看出大家酒兴之浓、酒宴之热闹。
D.美景易逝,但作者认为一年之后还有一样美好的中秋月景,因此不必伤感。
【小题2】作品中的加点词语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对它们在古诗词中的意义,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露”指秋天的寒露,在本词中有肃杀、凋零的意味;类似的还有杜甫的“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帘栊”在本词中指窗帘,“卷帘栊”是为了欣赏窗外的美景;类似的还有李白的“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C.“鲈鱼脍”,指用鲈鱼做成的美味,常简称为“鲈脍”;类似的还有李中的“莼羹与鲈脍,秋兴最宜长”。
D.“参”是星宿名,“参横”的意思是参星移动,在本词中借指时间流逝。类似的还有文天祥的“云阶一枕梨花梦,参横月落无人知。”
【小题3】有学者认为朱敦儒是“南渡前后最大的一位颓废派的诗人”,这首《水调歌头》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思?是否体现了颓废?请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说明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29 09:45: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子仪

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怒,欲求物捕其党。及公入奏,对扬之日,但号泣自罪。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动经岁年,害人之兄杀人之父多矣。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今隳辱,宜当其辜。但臣为国之心,虽死无悔。”由是中外翕然莫测。

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第。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问。他日,子弟焦列启谏。公三不应。于是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以贵以贱,皆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也。”公笑而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官马粟者五百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其有贪功能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诸子皆伏。

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怀恩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报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使谕之。回纥曰:“令公若在,安得见之?”子仪出。诸将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乃传呼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以待之。子仪乃数十骑徐出,免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

前后连幸臣程元振等,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注]①对扬:指臣下向君上进言。②仆固怀恩:唐朝将领,后叛变。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隳辱     构:蒙受
B.其有贪功能徒   害:残害
C.免劳之曰 胄:战盔
D.前后连幸臣程元振等   罹:遭遇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人:即近臣子,一般指的是显贵的侍从宦官,这里指的是帝王所宠幸的近臣。
B.九族:泛指亲属,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C.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簪缨:世代做官的人家,也指古代女子发上所佩戴的簪子上的吊坠。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
(2)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
【小题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见郭子仪器量之大?请加以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嘉祐癸巳之岁,吕巧臣兄自江入秦。冬十二月,宿于北华之野狐泉店。到时日晚,势尚早,逆旅喧哄。吕巧臣乃与予同登南坡兰若,访僧曰义海,气貌甚清,谈吐亦雅,中夜围炉,设茶果待客颇勤,因话三峰事。海曰:“去年初秋一日,日迨暮,有士人风格峻整,麻衣芒履,荷笠而来投宿者。问其所至?姓氏谁何?答曰:“元冲,姓王。来自天雄,性甘隐遁,好奇为心,所游陟诸山名迹,尽东南之美矣。惟有华山莲花峰之秀异未觌,今则力役一登尔。海师谓之曰:“兹山峭拔若削,自非驭风凭云,亦无有去理。”元冲曰:“贤人勿谓天不可升,但虑无其志耳。仆亦之华阳川,中有路,其幽寻焉。”海观其辞气壮厉,亦然之。元冲曰:“某明日且去。其日当留山址。计其五千仞为一旬之程,亦足矣。既上,当煠火为。至时,可乘桃林南野望。”翌日,元冲笈取一药缶,并火金怀之而去,义海书于屋壁。期一日,至桃林宿。明日平晓,岳色晴明,无纤翳。伫立数息间,有白烟一道,歘起莲花峰顶。海秘之不言,复归。二旬而元冲至,歇定乃言曰:“前者既入华阳川中,寻微迳,萦纡至莲花峰下,憩止一宿,方登。初登也,虽险峻,犹可垂足以迹,困则伏于石庵中,暮亦如之。既及华三分之一,则壁立群嶂,莓苔冷滑,石罅纵横,仅容半足。乃以死誓志,作气而登,时遇石发垂下,接之以升。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池侧有破铁舟,触之则碎。周览已,乃取火金敲之,揉枯荄以承之,大木亦有朽仆于地者,拉其枝干煠火焉。既而循池玩花,将取数叶,又思灵境不可渎,只采取落叶数片,及铁舟寸许怀之。一宿乃下,下之危峻复倍于登陟时。”海不觉前席,执元冲手曰:“君固三清之奇士也!不然,何以臻兹!”于是,元冲以莲叶、铁赠义海。明日,复负笈而去,莫知所终。则尚子寻五岳,亦斯人之欤。
(节选自宋朝王得臣《登莲花峰记》,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幽寻焉 志:做标记
B.元冲笈取一药缶 发:打开
C.既上,当煠火为 信:信号
D.亦斯人之欤     徒:徒弟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B.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C.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D.再一旬而及峰顶/广约百亩/中有池/亦数亩/菡萏方盛/浓碧鲜红/四旁则巨桧乔松/竦擢于霄汉/馀奇花芳草不可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天雄而来的王元冲要登莲花峰,既有乐于隐逸、纵情山水的原因,也有他被莲花峰的奇异所吸引的因素。
B.虽然莲花峰陡峭超拔、令人生畏,僧人义海劝王元冲不要登临,但王元冲认为应坚定自己的信念,无畏困难,坚持要去攀登。
C.王元冲终于登上莲花峰顶,认为灵境不可冒犯;按照约定在山上拾取了几片莲花的落叶下山赠送给义海。
D.本文通过复述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王元冲游览莲花峰的时间、过程以及见闻感受,对下山之艰难一笔带过。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游陟诸山名迹,尽东南之美矣,惟有华山莲花峰之秀异未觌,今则力役一登尔。
(2)海不觉前席,执元冲手曰:“君固三清之奇士也!不然,何以臻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