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从全诗看,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信马由缰在山路上看到的春景,然后触景生情,心生惆怅。
B.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C.颔联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D.颈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景色。
E. 最后两句设问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22 09:40: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思佳客·题周草窗武林旧事
①
张炎
梦里瞢腾说梦华。莺莺燕燕已天涯。蕉中覆处应无鹿
②
,汉上从来不见花
③
。
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响琵琶,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注)① 周草窗,张炎好友。《武林旧事》是其在宋亡后所写的一本笔记,记载了南宋百余年间临安的风土人情。② 《列子·周穆王》载,郑人击毙一头鹿,藏到蕉叶下,后来去找却忘记了地方,以为是一场梦。③ 《韩诗外传》载,周人在汉上与二神女交谈,神女解佩赠珠而去,不料刚走数步,珠与二神女皆不见踪影。
【小题1】有学者认为该词“平淡中见出悲愤”,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小题2】简要赏析“铜驼烟雨栖芳草”和“休向江南问故家”两句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文后各题。
雨后池上
刘邠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 本诗的第二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2)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
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
②
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下列关于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承题,止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不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六省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蓦山溪
张中孚①
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往事知多少?
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②;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③。
注①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②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③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D.“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写终南山未改旧时青色,是为了表现家乡仍然充满生机。
E. “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小题2】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以下题目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注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历靖康之难。绍兴八年(1135)五月,作者因病辞官,寓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
(1)“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闲登小阁看新晴”,有人将“看”改为“弄”,你认为哪个字更为妥帖?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北宋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