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
赵佶
裁翦冰绡,打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
(注)①此词为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在途中所写。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③蕊珠宫女:指仙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三句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形象描写。花瓣好似一叠叠洁白的缣绸,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
B.“新样”三句,将杏花比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散发出香味,胜过蕊珠宫女。
C.“易得凋零”句,写杏花虽美却柔弱,易受风雨摧残过早凋零,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杏花的深切同情和惜春之感。
D.院落凄凉冷寂,由此想到国土沦丧,又有多少这样的庭院,人去楼空,徒留花开花落,诗人即景生情,悲从中来。
E. “愁苦”为全词诗眼,一语双关,由上片过渡到下片,将景物和人事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离恨。
【小题2】下片抒写离恨哀情,一波三折,哀婉欲绝,请结合词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26 03:01: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草木泉石渐幽。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蚖。其上有乌,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嘴,相扶携而上,篁筿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且暮皆宿。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晁补之《鸡肋集》)

(简注)①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宋神宗元丰进士,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都郎中兼国史编修等职。因多次上书主张收复被辽侵占的幽蓟十六州,就被懦弱昏庸的北宋朝廷一贬再贬,从而回家隐居。他的文章流畅简洁,很为苏轼欣赏,在当时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②新城:地名,在今浙江省富阳县地界。③幢:古代作为仪仗用的一种旗帜。④沮洳(jùrù):低湿之地。⑤蚖(yuán):蝮蛇。⑥鸲鹆(qúyù):鸟名,俗称信哥。⑦介然:形容道路的界线分明。⑧篁筿(huánxiǎo):大竹小竹。这里指竹林。⑨铎(duó):大铃,古代的一种乐器。⑩摩戛:摩击。⑪离立:一个个孤零零地立着。⑫突鬓:鬓毛怒张。⑬迟明:将近天明的时候。
(阅读指要)
本文是一篇语言剪短凝练、意境幽凄冷怖的记游文字。全文三段,重在第一、二段。第一段写北山的自然景象,其中先写松、泉、藤、鸟等山下景,再写篁筿、僧、屋等山上景。全段现出幽深静谧、寂寞孤清的意境。第二段写北山秋夜,呈现了凄清阴森的意境。通篇的意境与作者当时报国无门、孤寂冷漠的心境是完全一致的。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______) (2)犹骑行石齿间(___)
(3)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______) (4)门相值(______)
【小题2】下列“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去新城北三十里B.不知身在何境也
C.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D.永州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小题3】说出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具体指代的内容。
(1)上有鸟,黑如鸲鹆。“其”指代_________________。
(2)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语,愕而顾。“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写道:“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请简要回答:作者的这一笔,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2)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