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译文:
(2)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10:56: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甚礼遇之,常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徵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曰:“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晋文公是重耳的年号,建安是汉献帝年号,唐太宗是李世民的年号。
B.名字,名是生下来不久时所取以供长辈呼唤;字则是举行冠礼时所取,以便在与人交往的场合用来自称。名与字在意思上经常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所以字又叫“表字”。例如屈原,名平,字原;项羽,名籍,字羽。
C.妾,伺候夫君的女子,其身份和地位低于正妻,有卑微、服从之意。古代女子自称“妾”或“贱妾”是对自己的谦称,属于第一人称。
D.己卯,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干,天干,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支,地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皇后爱好读书,知书达理。太宗想要与她讨论政事,但她却认为,作为女人,不可参与政事,拒绝和太宗讨论。
B.长孙皇后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兄弟子侄担任高官。她一再向太宗请求不要将兄长长孙无忌任命为宰相。
C.长孙皇后节俭朴素,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临死前,还向太宗表明节俭下葬的心愿,不愿劳费天下百姓。
D.长孙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徵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来拉拢魏徵。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周智光,本以骑射从军,常有戎捷,自行间登偏裨。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镇陕州,与之昵狎。朝恩以扈从功,恩渥崇厚,奏请多允,屡于上前赏拔智光,累迁华州刺史、同华二州节度使及潼关防御使,加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智光与杜冕不协,遂杀鄜州刺史张麟,坑杜冕家属八十一人,焚坊州庐舍三千余家。惧罪,召不赴命。朝廷外示优容,俾杜冕使梁州,实避仇也。永泰二年十二月,智光专杀前虢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庞充。充方居缞绖,潜行,智光追而斩之。又劫诸节度使进奉货物及转运米二万石,据州反。智光自鄜州专杀,朝廷患之。智光遂聚亡命不逞之徒,众至数万,纵其剽掠,以结其心。
淮南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崔圆入觐,方物百万,智光强留其半。举选之士竦骇,或窃同州路以过,智光使部将邀斩于乾坑店,横死者众。优诏以智光为尚书左仆射,遣中使余元仙持告身以授之。智光受诏慢骂曰:“智光有数子,皆弯弓二百斤,有万人敌,堪出将入相。只如挟天子令诸侯,天下只有周智光合作。”
大历二年正月,密诏中书令郭子仪率兵讨智光,许以便宜从事。时同、华路绝,上召子仪女婿工部侍郎赵纵受口诏付子仪,纵裂帛写诏置蜡丸中,遣家童间道达焉。子仪奉诏将出师,华州将士相顾携贰。智光大将李汉惠自同州以其所管降子仪。贬智光为澧州刺史,散官勋封如故。是日智光为帐下将斩首,并子元耀、元干等二人来献。丁卯,枭智光首于皇城之南街,二子腰斩以示众。(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B.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C.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D.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偏裨在古代也称为偏将、禆将、副将,是佐助大将的将领。
B.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
C.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关税、厘金、营造工程,部长称为工部尚书。
D.散官就是负责一些闲散职务的官员的通称,待遇厚薄不一,如朝议大夫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智光出身卑微,靠战功升官。原来以骑马射箭从军, 经常立战功, 不久任副将。皇帝听信鱼朝恩的说词,多次赏赐周智光。
B.周智光心肠狠毒,迫害别人。周智光与杜冕之间不和, 于是杀死鄜州刺史张麟, 将杜冕家属共计八十一人活埋, 烧毁坊州的房舍三千多家。
C.周智光拥兵割据,为非作歹。周智光不仅杀死虢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庞充,还阻截地方官员给朝廷的进贡,纵容盗贼偷盗通州路的选举之士。
D.皇上让郭子仪的女婿带口头诏令给郭子仪,命他率兵讨伐智光, 见机行事。郭子仪奉命准备出师, 华州将士相继叛离了周智光。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优诏以智光为尚书左仆射,遣中使余元仙持告身以授之。
②智光有数子,皆弯弓二百斤,有万人敌,堪出将入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浑,字夷旷,襄州人。天宝初,举进士,补单父尉。至德中,为江西采访使皇甫侥判官,累除衢州司马。未至,召拜监察御史。台中执法之地,动限仪矩,浑性放旷,不甚检束,僚长拘局,忿其疏纵。浑不乐,乞外任,执政惜其才,奏为左补阙。大历初,魏少游镇江西,奏署判官,累授检校司封郎中。州理有开元寺僧与徒夜饮,醉而延火,归罪于守门喑奴,军候亦受财,同上其状,少游信焉。人知奴冤,莫肯言。浑与崔祜甫遽入白,少游惊问,醉僧首伏。既而谢曰:“微二君子,几成老夫暗劣矣。”自此以公正闻

贞元三年正月,加同平章事,仍判门下省。时上命玉工为带,坠坏一銙,乃私市以补;及献,上指曰:“此何不相类?”工人伏罪,上命决死。诏至中书,浑执曰:“陛下若便杀则已,若下有司,即须议谳。且方春行刑,容臣条奏定罪。”以误伤乘舆器服,杖六十,余工释放,诏从之。先时,韩滉自浙西入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浑虽混所引,心恶其专政,正色让之曰:“先相公以狷察为相,不满岁而罢;今相公榜吏于省中至死,且非刑人之地,奈何蹈前非而又甚焉?专立威福,岂尊主卑臣之礼!”混感悟愧悔,为霁威焉。

时张延赏与浑同列,延赏怙权矜己,而嫉浑守正,俾其所厚谓浑曰:“相公旧德,但节言于庙堂,则重位可久。”浑曰:“为吾谢张相公,柳浑头可断,而舌不可禁也。”自是为其所挤,寻除常侍,罢知政事。贞元五年二月,以疾终,年七十五。

浑警辩,好谐谑放达,与人交,豁然无隐。性节俭,不治产业,官至丞相,假宅而居。罢相数日,则命亲族寻胜,宴醉方归,陶陶然忘其黜免。时李勉、卢翰皆退罢居第,相谓日:“吾辈方柳宜城,悉为拘俗之人也。”

(选自《旧唐书·柳浑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B.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C.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D.韩滉自浙西人觐/朝廷委政待之/至于调兵食/笼盐铁/勾官吏赃罚/锄豪强/兼并上悉仗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B.左补阙,职责为对宰相进行规谏及举荐人才,与拾遗同掌供奉讽谏。分左右补阙。
C.同平章事,是君主在大臣中选任数人给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即事实上的宰相。
D.罢知政事,知政事是古代官名,唐朝宰相职衔名义。“罢知政事”即辞去宰相之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浑放纵旷达,不大检点。在御史台时,他很讨厌上司,柳浑因此请求到京城外任职,而当权者爱惜他的才干,留他任左补阙。
B.柳浑执法严明,爱惜百姓。成功解决两起草菅人命的案件,一是洗雪了守门的仆人的冤屈,二是挽救了琢玉的工匠,只打了过失者六十大板。
C.柳浑为官正直,主持正义。他毅然决然拒绝了与他同为宰相张延赏的劝说,从此被排挤,不久被任为常侍官,罢了宰相职务。
D.柳浑生性节俭,随意旷达。不置家产,官至宰相,还借房子住,他被罢宰相后和亲戚一起寻访名胜,喝醉后陶陶然竟忘记自己被罢免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谢日:“微二君子,几成老夫暗劣矣。”白此以公正闻。
(2)俾其所厚谓浑日:“相公旧德,但节言于庙堂,则重位可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韦云起,雍州万年人,隋开皇中明经举。尝因奏事,文帝问曰:“外间有不便事,汝可言之。”时兵部侍郎柳述在帝侧,云起应声奏曰:“柳述骄豪,兵机要重,非其所堪,徒以公主之婿。遂居要职。臣恐物议以陛下官不择贤,滥以天秩加于私爱,斯亦不便之大者。”帝甚然其言,顾谓述曰:“云起之言。汝药石也,可师友之。”
会契丹入抄营州,诏云起护突厥兵往讨契丹部落。契丹本事突厥,情无猜忌,云起既入其界,使突厥诈云向柳城郡,欲共高丽交易。既明俱发,驰骑袭之,契丹不备。炀帝集百官曰:“云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师奇谲,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谔,朕今亲自举之。”擢为治书御史。云起乃奏劾曰:“内史侍郎虞世基职典枢要,寄任隆重;御史大夫裴蕴特蒙殊宠,维持内外。今四方告变,不为奏闻,贼数实多,或减言少。陛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寡悬殊往皆莫克故使官军失利贼党日滋此而不绳为害将大请付有司诘正其罪。”大理卿郑善果奏曰:“云起诋訾名臣,所言不实,非毁朝政,妄作威权。”由是左迁大理司直。
武德元年,加授上开府仪同三司,判农圃监事。是岁,欲大发兵讨王世充,云起上表谏曰:“国家承丧乱之后,百姓流离,频年不熟,关内阻饥。京邑初平,物情未附,鼠窃狗盗,犹为国忧。臣谓王世充远隔千里,山川悬绝,无能为害,待有余力,方可讨之。今内难未弭,请暂戢兵,务穑劝农,安人和众。今虽欲速,臣恐未可。”乃从之。
行台仆射窦轨多行杀戮,肆其凶暴,云起多执不从。隐太子四之死也,敕遣轨息驰驿报,轨乃疑云起弟庆俭、堂弟庆嗣及亲族并事东宫,虑其闻状或将为变,先设备而后告之。云起果不信,问曰:“诏书何在?”轨曰:“公,建成党也,今不奉诏,同反明矣。”遂执杀之。
初,云起年少时师事太学博士王颇,颇每与之言及时事,甚嘉叹之,乃谓之曰:“书生识悟如是,必能自取富贵,然刚肠嫉恶,终当以此害身。”竞如颇言。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謇谔,正直敢言。②隐太子,指李建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寡悬殊/往皆莫克/故使官军失利/贼党日滋/此而不绳/为害将大/请付有司/诘正其罪
B.陛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寡悬殊/往皆莫克故/使官军失利/贼党日滋此/而不绳/为害将大/请付有司/诘正其罪
C.陛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寡悬殊/往皆莫克/故使官军失利/贼党日滋/此而不绳/为害将大/请付有司/诘正其罪
D.陛下既闻贼少/发兵不多/众寡悬殊/往皆莫克故/使官军失利/贼党日滋此/而不绳/为害将大/请付有司/诘正其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就是通晓经学,汉武帝时开始成为选拔官员的科目,唐朝时明经科与进士科同为科举基本科目,到宋神宗时废除。
B.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及司法刑狱等,其以尚书为主官,以侍郎为次官。
C.三司在不同朝代定位不同,唐合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主管刑狱;五代、北宋合称盐铁、户部、度支,主理财赋。
D.太学是我国古代设立的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名始于西周,后来历代名称不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云起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他认为兵部侍郎柳述仅凭身份特殊官居要职却难以胜任,建议皇帝选择官员要任人唯贤,不要任人唯亲。
B.韦云起通晓谋略,用兵精妙奇谲。讨伐契丹时,他让突厥士兵诈称借道与高丽交易,使契丹军队疏于防范,然后攻其不备,最终大获全胜。
C.韦云起遇事冷静,善于审时度势。武德元年,朝廷要远征王世充,他认为时机未到,并且通过对朝廷内外时局的分析说服皇帝放弃了出兵。
D.韦云起嫉恶如仇,最终身死人手。太学博士王颇曾认为他刚直不阿的性情会带来富贵,也会招致灾难,韦云起的人生结局不幸印证了此说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甚然其言,顾谓述曰:“云起之言,汝药石也,可师友之。”
(2)今内难未弭,请暂戢兵,务穑劝农,安人和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 ,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佩鱼符袋。绯衣指紫色衣服。
D.“床”早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床兼有卧具和坐具双重功能。此处的床指的是坐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儿女饿殍者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