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王勃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做物,为同傣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

初,吏部侍郎装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二)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甜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有删改)

(三)王勃著《滕王阔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会。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选自《唐摭言》,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B.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C.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D.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科举等事务。
C.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魏晋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D.翼轸,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二十八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28个星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觚、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
B.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参与了盛会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C.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写了《檄英王鸡文》,结果差点被诛杀。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览之,怒日:“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2)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4 08:02: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严震,世为田家,以财雄于乡里。震屡出家财以助边军,韦收荐震才用于节度使严武,及严武移西川,署为押衙,改恒王府司马。严武以宗姓之故军府之事多以委之严武卒乃罢归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奏为凤州刺史加侍御史丁母忧罢起复本官兼御史中丞。为政清严,兴利除害,远近称美。在凤州十四年,能政不渝。及朱此窃据京城,李怀光屯军成阳,又与之连结。此令腹心穆庭光、宋瑗等赍白书诱震同叛,震集众斩庭光等。时李怀光连贼.德宗欲移幸山南。震既闻顺动,遣吏驰表往奉天迎驾,仍令大将张用诚领兵五千迎护,上闻之喜。既而用诚为贼所诱,欲谋背逆,朝廷忧之。会震又遣牙将马勋奉表迎候。勋既得震符,乃请壮丁五人偕行。用诚以勋未知其谋,乃以数百骑迎勋,勋与俱之传舍。勋先聚草发火于驿外,军士争附火。勋出怀中符示之日:“大夫召君。”用诚惶惧起走,壮士自背束手而擒之。于是缚用诚送州,震杖杀之。拔其副将,使率其众迎驾。寻加震检校户部尚书。三月,德宗至梁州。山南地贫,粮食难给,宰臣议请幸成都府。震奏日:“山南地接京畿,李晟方图收复,藉六军声援。如幸西川,则晟未见收复之期也。幸陛下徐思其宜。”梁、汉之间,刀耕火耨,民以采稆为事,虽节察十五郡,而赋额不敌中原三数县。自安、史之后,多为山贼剽掠,户口流散大半。洎六师驻跸,震设法劝课,鸠聚财赋,以给行在,民不至烦,供亿无阙。其年六月,收复京城,诏改梁州为兴元府,以震为兴元尹。贞元十五年六月卒,时年七十六,废朝三日,册赠太保,赙布帛米粟有差。及丧将至,令百官以次赴宅吊哭。
(节选自《旧唐书·严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严武以宗姓之/故军府之事多/以委之,严武卒/乃罢/归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奏为凤州刺史/加侍御史/丁母忧罢/起复本官/兼御史中丞
B.严武以宗姓之故/军府之事多以委之/严武卒/乃罢归/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奏为凤州刺史/加侍御史/丁母忧罢/起复本官/兼御史中丞
C.严武以宗姓之故/军府之事多/以委之严武/卒乃罢归/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奏/为凤州刺史加侍/御史丁母忧罢/起复本官/兼御史中丞
D.严武以宗姓之/故军府之事多以委之严武/卒乃罢归/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奏为凤州刺史/加侍御史/丁母忧/罢起/复本官/兼御史中丞
【小题2】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掌管地方的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B.京畿:古代之国都所在地,周代称为“王畿”,汉魏时期始有“京畿”之称,指长安、洛阳地区。
C.传舍: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之地,后来泛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D.驻跸:文中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后来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震兴利除害,远近称美。曾因多次出资助边被韦收推荐到严武处任职;后来斩杀朱此心腹以及自己属下欲叛变的将领。
B.严震行事果敢,忠心朝廷。他不为叛贼利诱所动,得知皇帝欲移驾山南,他即遣吏驰表往奉天迎驾。
C.严震志虑周全,富有远见。面对宰臣议请德宗移幸成都府,严震却向德宗分析山南的战略位置以及对于李晟收复此地的现实意义,建议德宗仔细考虑此事。
D.严震仗义疏财,体恤百姓。梁、汉百姓生产艰辛、收获甚少,严震设法鼓励百姓生产、聚集财富,充分满足皇上驻跸之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令腹心穆庭光、宋瑗等赍白书诱震同叛,震集众斩庭光等。
(2)用诚惶惧起走,壮士自背束手而擒之。于是缚用诚送州,震杖杀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少聪敏,数岁解属文,弱冠拜秘书正字,俄补相王府典签。开元初,累迁长安令。长安旧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苦之。耀卿到官,一切令出储蓄之家,预给其直,遂无奸僦之弊。十三年,为济州刺史,车驾东巡,耀卿躬自条理,科配得所。又历宣、冀二州刺史,皆有善政。
二十年,礼部尚书、信安王祎受诏讨契丹,诏以耀卿为副。俄又令耀卿赍绢二十万匹分赐立功奚官。耀卿谓人曰:“夷虏贪残,今赍持财帛,深入寇境,不可不为备也。”乃令先期而往,分道互进,一朝而给付并毕。时突厥及室韦果谋劫袭之,比至而耀卿已还。
迁京兆尹。明年秋,霖雨害稼,京城谷贵。上将幸东都,独召耀卿问救人之术,耀卿奏请唐玄宗通漕运,调运江淮粮赋进京。上深然其言。寻拜黄门侍郎,充转运使,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以明功利。耀卿曰:“是谓以国财求宪,其可乎?”
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时夷州刺史杨浚犯赃处死,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耀卿上疏谏曰:“臣以为刺史、县令,与诸吏稍别。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又今暑热不耐,因杖或死,又恐非圣明宽宥之意。伏望凡刺史、县令于本部决杖及夏暑生长之时,所定杖刑,并乞停减。”帝许之。
俄而,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耀卿密上疏曰:“伏见盖嘉运立功破贼,诚精劲勇烈,然其近日言气矜夸,臣窃忧之。若不可回换,即望速遣进途,仍乞圣恩,勖以严命。”疏奏,上乃促嘉运赴军。
天宝元年,改为尚书右仆射。一岁薨,年六十三,赠太子太傅,谥曰文献。
(选自《旧唐书·裴耀卿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岁解属文    属:写作
B.耀卿躬自条理   躬:亲自
C.上深然其言   然:认为……是对的
D.上将幸东都   幸:宠幸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B.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C.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D.特进盖嘉运破突骑施立功/还诏加河西/陇右两节度使/仍令经略/吐蕃嘉运既承恩宠/日夕酣宴/不时赴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耀卿出身于官宦之家,小时候聪明会写文章,青年时代在相王府中任典签。
B.唐玄宗采纳裴耀卿的建议,给贪赃犯死罪的夷州剌史杨浚免死流放,停减杖刑。
C.裴耀卿担任京兆尹的第二年,建议通漕运,调江淮粮赋进京,唐玄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D.裴耀卿历任济州刺史、京兆尹、尚书左丞相等职,不谋私利,颇有政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 ,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 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佩鱼符袋。绯衣指紫色衣服。
D.“床”早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床兼有卧具和坐具双重功能。此处的床指的是坐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儿女饿殍者数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日:“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烹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文苑上》卷一百九十,有改动)

(乙)父福畤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遨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为幸
B.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为幸
C.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为幸
D.土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为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勃六岁解属文”中,“属”有“连级”之意在这应是“写”的意思。
B.“坐勃故左迁交趾令”中,“坐”有“因为……被贬”的意思。
C.“勃往省”中,“省”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
D.“起更衣”中,“更衣”指更换衣服,也常用来指宴会时离席,用更换衣服做借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王勃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的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牵连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途中为都督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2)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元行冲,河南人。少孤,为外祖司农卿韦机所养。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行冲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
②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著论以明之。 
③开元初,自太子詹事出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昧庶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④初,有左卫率府长史魏光乘奏请行用魏征所注《类礼》,上遽令行冲集学者撰《义疏》,将立学官。行冲于是引.国子博士范行恭、四门助教施敬本检讨刊削,勒成五十卷,十四年八月奏上之。尚书左丞相张说驳奏曰:"今行冲等解征所注,勒成一家,然与先儒第乖,章句隔绝,若欲行用,窃恐未可。"上然其奏,于是赐行冲等绢二百匹,留其书贮于内府,竟不得立于学官。行冲恚诸儒排己,退而著论以自释,名曰《释疑》。 
⑤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堪充旨味者多
(2)并奏原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亦犹蓄聚以自资也
A.资费B.咨询C.供给D.取用
【小题3】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B.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C.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D.行冲自以书生不堪博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
【小题4】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条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小题5】第①段画线句反映了仁杰怎样的心情?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庆幸B.感动C.欣慰D.自傲
【小题6】第②、④段“编撰史书”和“著写《释疑》”两件事分别反映了元行冲__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