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元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赠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 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小题4】把文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2 10:01: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许谦,字远逊,代人也。少有文才,善天文图谶之学。建国时,将家归附,昭成嘉之,擢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记。与燕凤俱授献明帝。从征卫辰,以功赐僮隶三十户。昭成后,谦徙长安。苻坚从弟行唐公洛镇和龙,请谦之镇。未几,以继母老辞还。

登国初,遂归太祖。太祖悦,以为右司马,与张衮等参赞初基。慕容宝来寇也,太祖使谦告难于姚兴。兴遣将杨佛嵩率众来援,而佛嵩稽缓。太祖命谦为书以遗佛嵩曰:“夫杖顺以翦遗,乘义而攻昧,未有非其运而显功,无其时而著业。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军,必望克赴。将军据方邵之任,总熊虎之师,事与机会,今其时也。因此而举,役不再驾,千载之勋,一朝可立。然后高会云中,进师三魏,举觞称寿,不亦绰乎!”佛嵩乃倍道兼行。太祖大悦,赐谦爵关内侯。重遣谦与佛嵩盟曰:“昔殷汤有鸣条之誓,周武有河阳之盟,所以藉神灵,昭忠信。夫亲仁善邻,古之令轨,歃血割牲,以敦永穆。今既盟之后,言归其好,分灾恤患,休戚是同。有违此盟,神祗斯殛。”宝败,佛嵩乃还。

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及闻垂死,谦上书劝进,太祖善之。

并州平,以谦为阳曲护军,赐爵平舒侯、安远将军。皇始元年卒官,时年六十三。赠平东将军、左光禄大夫、幽州刺史、高阳公,谥曰文。

(选自《魏书·许谦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
B.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
C.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
D.明年/慕容垂复来寇/太祖谓谦曰/今事急矣/非卿岂能复致/姚师卿其行也谦未发而垂退/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儒家经典,“六经”为易、诗、书、礼、乐、春秋,《周易》为儒经之首。
B.“崩”也作驾崩,是表示天子或皇太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C.“司马”,古代官名,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
D.“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将看着等牲畜的鲜血涂在钟鼓表面,以示信守誓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谦年轻时就因才华出众而受器重。许谦年轻时就有文学才能,擅长天象图谶方面的学问,归附昭成帝后,执掌文书记录,并与燕风一起给献明帝传授经书。
B.许谦秉正刚直,不愿攀附权贵。苻坚的堂弟行唐公苻镇守和龙期间,亲自前往许谦的住地请来了许谦,但没过多久,许谦就以继母年迈而推辞返回。
C.许谦富有智慧,劝说佛嵩有功。慕容宝来犯,太祖派许谦请姚兴前来援助,但姚兴属将杨佛嵩却行动迟缓,许谦奉命劝说杨佛嵩获得成功,击退敌寇。
D.许谦功绩显赫,位显生前身后。许谦在辅助太祖建立基业,平定慕容宝来犯之敌等方面均有一定功劳,生前被封官赐爵,死后也得到朝廷的追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老兵疲,天亡期至,是以遣使命军,必望克赴。
(2)因此而举,役不再驾,千载之勋,一朝可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 , 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 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小题4】把文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②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安丰王元猛,字季烈。太和五年封,加侍中 。出为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猛宽仁雄毅,甚有威略,戎夷 畏爱之。薨于州。赠太尉,谥曰匡。子延明,袭。世宗时,授太中大夫。延昌初,岁大饥,延明乃减家财,以拯宾客数十人,并赡其家。至肃宗初,为豫州刺史,甚有政绩,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延明既博极群书,兼有文藻,鸠集图籍万有余卷。性清俭,不营产业。与中山王熙及弟临淮王彧等,并以才学令望有名于世。虽风流造次不及熙、彧,而稽古淳笃过之。寻迁侍中。诏与侍中崔光撰定服制。后兼尚书右仆射。以延明博识多闻,敕监金石事。及元法僧反,诏为东道行台、徐州大都督,节度诸军事,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综既降,因以军乘之,复东南之境,至宿豫而还。迁都督、徐州刺史。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庄帝时,兼尚书令、大司马。及元颢入洛,延明受颢委寄,率众守河桥。颢败,遂将妻子奔萧衍,死于江南。庄帝末,丧还。出帝初,赠太保 ,王如故,谥曰文宣。所著诗赋赞颂铭诔 三百余篇,又撰《五经宗略》《诗礼别义》,注《帝王世纪》及《列仙传》。又以河间人信都芳工算术,引之在馆。其撰《古今乐事》、《九章》十二图,又集《器准》九篇,芳别为之注,皆行于世。

(节选自《魏书》,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B.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C.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D.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侍中,指加授侍中这一官职,被加者享有佩戴貂蝉珥珰等标志性饰物与侍从皇帝左右的礼制待遇。
B.戎夷,指戎和夷,泛指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戎,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夷,中国古代称西部的民族。
C.太保,亦指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为辅导太子之官。其副职为太子少保。
D.铭诔,多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很多是因当时某臣子身故,其君主表彰其功勋,亦表哀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延明继承父亲的爵位,在地方和朝廷都担任过官职,因为政绩显著,得到朝廷的赏识,不断升迁。
B.元延明博览群书,通古知今,很有才华,但他本性清俭,喜好金石,不喜钻营,才华一直未被赏识。
C.元延明既能著书立说,一生留下多种著作,又善于治理地方,在徐州颇有政绩,受到百姓的赞誉。
D.元延明很有军事才能,曾经讨伐过反贼元法僧,招降敌将,收复失地,并接受元颢委任率军守河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昌初,岁大饥,延明乃减家财,以拯宾客数十人,并赡其家。
(2)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佗,字元化,河东闻喜人。其先因晋乱避地凉州。苻坚平河西,东归桑梓,因居解县焉。父景,惠州别驾。佗容貌魁伟,隤然有器望。少治《春秋杜氏》、《毛诗》、《周易》,并举其宗致。举秀才,以高第除中书博士,转司徒参军、司空记室、扬州任城王澄开府仓曹参军。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尚书考功郎中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转司州治中,以风闻为御史所弹,寻会赦免。转征虏将军、中散大夫。为赵郡太守,为治有方,威惠甚著,猾吏奸民莫不改肃。所得俸禄,分恤贫穷。转前将军、东荆州刺史,郡民恋仰,倾境饯送,至今追思之。佗出为宁远将军、汝南太守。有郡民刘崇之兄弟分析,家贫惟有一牛,争之不决,讼于郡庭。佗见之,凄然曰:“汝曹当以一牛,故致此竞,脱有二牛,各应得一,岂有讼理。”即以家牛一头踢之。于是郡境之中各相诫约,咸敦敬让。出为广平太守。佗招集离散,劝课农桑,民归之者千户。迁常山大守。佗开建学校,优显儒士。吏民歌咏之。寻加平南将军。蛮酋田盘石、田敬宗等部落万余家,恃众阻险,不宾王命,前后牧守虽屡征讨,未能降款。佗至州,单使宣慰,示以祸福。敬宗等闻佗宿德,相率归附。于是阖境清晏,寇盗寝息,边民怀之,襁负而至者千余家。寻加抚军将军,又迁中军将军。在州数载,以疾乞还。永安二年卒。遗令不听请赠,不受赙襚。诸子皆遵行之。佗性刚直,不好俗人交游,其投分者必当时名胜。清白任真,不事家产,宅不过三十步,又无田园。暑不张盖,寒不衣裘,其贞俭若此。
(节选自《魏书·裴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
B.入为尚书仓部郞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
C.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
D.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行河东郡事/所在有称绩/还/拜河东邑中正/世宗亲临/朝堂拜员外散骑常侍/中正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常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借用“桑梓”指代故乡或乡亲父老。文中指家乡。
B.“秀才”在汉代与“学士”都是指举荐士人的科名,明清时成为生员的通称。本文中指举士的科名。
C.“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D.“蛮”是先秦时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来成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蛮酋”指蛮人的首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佗为政有方,恩威并施。在担任赵郡太守期间,猾吏奸民没有不改恶从善的,他把自己领的俸禄分发给贫穷的百姓,离任时,赵郡百姓全都为他送行。
B.裴佗有同情心,轻财重义。在汝南太守任上,他见兄弟二人为一头牛打官同,就把官府的一头牛赠送给他们,于是郡内百姓相互告诫约束,讲究谦敬礼让。
C.裴佗关注农业,重视教育。任广平太守时,他招集流亡百姓,鼓励督促他们种田养蚕,百姓纷纷归附;任常山太守时,他创办学校,优待儒士,受吏民赞颂。
D.裴佗清白廉洁,俭朴自持。他性格刚直,不喜欢与俗人打交道;没有什么家产;死前叮嘱家人不向朝廷请求封赠,不接受别人馈赠的奠仪,子孙遵照执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曹当以一牛,故致此竞,脱有二牛,各应得―,岂有讼理。
(2)佗至州,单使宣慰,示以祸福。敬宗等闻佗宿德,相率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