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藻,字彦先,广平易阳人也。藻涉猎群籍,美谈笑,善与人交,饮酒至一石不乱。永安中,与姊夫李嶷俱来归国,赐易阳子。擢拜南部主书,号为称职。时北地诸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藻书其名籍,收其赋税,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雍城镇将。先是氐豪徐成、杨黑等驱逐镇将,故以藻代之。至镇,擒获成、黑等,斩之以徇,群氐震慑。雍州人王叔保等三百人表乞藻为奴騃奴戍主。诏曰:“选曹已用人,藻有惠政,自宜他叙。”在任八年,迁离城镇将。太和中,改镇为岐州,以藻为岐州刺史,转秦州刺史。秦人恃险,半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长史。自前守宰,率皆依州遥领,不入郡县。藻开示恩信,诛戮豪横,羌氐惮之,守宰于是始得居其旧所。遇车驾南伐,以藻为东道都督。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后车驾南伐,以藻为征虏将军,督统军高聪等四军为东道别将。辞于洛水之南,高祖曰:“与卿石头相见。”藻对曰:“臣虽才非古人,亦不留贼虏而遗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官。”高祖大笑曰:“今未至曲阿,且以河东数石赐卿。”后与高聪等战败,俱徙平州,景明初。世宗追录旧功,以藻为太尉司马。是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赠钱六万。

(选自《魏书·刘藻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B.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C.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形/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D.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羌:我国古代,居住在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以游牧为主。
C.刺史:原为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权力扩大,是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的官职。
D.高祖:多用来指我国古代开国帝王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藻治政讲究方法。面对前后几任刺史和太守难以解决羌人凭据险要叛乱的情况,他推行诚意,讲求信用,最终使羌人们归附。
B.刘藻敢于打击豪强。刘藻任龙骧将军、雍城镇将时,氐族豪强徐成、杨黑等人驱逐他,刘藻将他们擒获斩首,氐人深受震动。
C.刘藻作战失利被贬。皇帝南伐,任刘藻为征虏将军,督统军高聪等四军为东道别将,后来他与高聪都吃了败仗,被贬到平州。
D.刘藻做事很有自信。南伐时,面对皇帝的希望,他说不会留下贼虏让陛下劳神,而会在那里斟好美酒,等皇上、百官来痛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
(2)秦人恃险,率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长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0 08:47: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晋益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杨。会刘裕诛夷司马氏,叔父宣期、兄贞之并遇害。楚之乃逃,匿诸沙门中,济江至汝、颍间。
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及宋受禅,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宋武帝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图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来,欲因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其推诚信物,得士心,皆此类也。
明元末,山阳公奚斤略地河南,楚之遣使请降,授荆州刺史。奚斤既平河南,以楚之所率人户,分置汝南、汝阳、南顿、新蔡四郡,以益豫州。太武初,寻入朝,授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以拒宋师。破宋将到彦之别军于长社。又与冠军安颉攻拔滑台,禽宋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万余人。上疏求更进讨,太武以兵久劳,不从,以散骑常侍征还。寻宋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楚之与淮南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击走方明,禽崇之。仇池平而还。
车驾征蠕蠕,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以绝粮运。蠕蠕乃遣觇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及,赠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贞王,陪葬金陵。
(节选自《魏书·列传二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B.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C.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D.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北齐各州,刺史属官有录事、功曹、仓曹、中兵等参军。
B.征,征召,特指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如《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中的“征”字即是作此解释。
C.散骑常侍,指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的官职。魏文帝合并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至唐代,已无实际职权,但仍为尊贵之官,多为将相大臣的兼职。
D.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曾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后世皇帝的宠妃以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楚之命运坎坷,发愤图强。他虽然生逢晋末动乱,年少时诸多亲人被害,被迫四处逃亡躲匿,但是一直未忘家仇,等待时机,积蓄力量。
B.司马楚之礼贤下士,深得人心。他年轻时便有英武豪迈的气概,能够屈己待人,明知沐谦佯装生病打算刺杀他,他还亲自端送汤药前去探病。
C.司马楚之能征善战,功劳卓著。他几次与宋军交战,均大获全胜,后与淮南公等人督率关中诸军抗宋,赶跑裴方明,活捉胡崇之,平定了仇池。
D.司马楚之机智应变,谋略过人。他在随皇上讨伐蠕蠕的战役中负责督运粮草,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设计应敌,成功驱散贼寇,确保了粮草的供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
(2)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熙,字晋昌,长乐信都人,文明太后之兄也。世祖平辽海,熙父朗内徒,官至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坐事诛。文明太后临朝,追赠假黄钺、太宰,立庙长安。熙生于长安,为姚氏魏母所养。以叔父乐陵公邈因战入蠕蠕,魏母携熙逃避至氐羌中抚育。年十二,好弓马,有勇干,氐羌皆归附之。魏母见其如此,将还长安。始就博士学问,从师受《孝经》、《论语》,好阴阳兵法。及长,游华阴、河东二郡间。性泛爱,不拘小节,人无士庶,来则纳之。熙姑先入掖庭,为世祖左昭仪。妹为高宗文成帝后,即文明太后也。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显祖即位,为太傅,累拜内都大官。高祖即位,文明太后临朝。高祖乃承旨皇太后,以熙为侍中、太师。熙以频履师傅,又中宫之宠,为群情所骇,心不自安,乞转外任。于是除车骑大将军,侍中、太师如故。熙事魏母孝谨,如事所生。魏母卒,乃散发徒跣,水浆不入口三日。诏不听服,熙表求依赵氏之孤。高祖以熙情难夺,听服齐衰期。高祖前后纳熙三女,二为后,一为左昭仪。由是冯氏宠贵益隆,赏赐累巨万。高祖每诏熙上书不臣,入朝不拜。熙上书如旧。熙于后遇疾,绵寝四载。诏遣医问,道路相望,车驾亦数临幸焉。十九年,薨于代。车驾在淮南,留台表闻,还至徐州乃举哀。为制缌服,诏有司豫办凶仪。凡所营送,皆公家为备。又敕代给彩帛前后六千匹,以供凶用。皇后诣代都赴哭,太子恂亦赴代哭吊。将葬,赠大司马、太尉、冀州刺史,皆依晋太宰、安平献王故事。葬日,送临墓所,亲作志铭。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一》,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B.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骑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C.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D.使人外访知熙所/在征赴京师/拜冠军将军/赐爵肥如侯/尚恭宗女博陵长公主/拜马/都尉出为定州刺史/进爵昌黎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帝王所用,后世用为仪仗。假黄钺,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
B.掖庭:亦作“掖廷”,指的是皇子居住的地方,在皇宫中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也泛指皇宫。
C.临朝:古时后宫是不能上厅堂的,所以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文中特指太后摄政称制。
D.有司:司指的是掌管,职辈。古代官史都各有专司,凡专司其事的各级各部门官吏都可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熙出身贵族,喜好兵法。他父亲为官后因事被诛杀,又追赠为太宰,立庙长安,冯熙在氏羌部落长大,喜欢弓箭和马匹。
B.冯熙深受恩遇,不忘初心。冯熙受内宫宠幸备受瞩目,虽高祖特许冯熙上书可不行臣礼,但冯熙上书依然依照臣子礼节。
C.冯熙颇有节义,侍亲甚谨。他侍奉魏母孝顺谨慎,就像服侍生母一样。魏母去世,冯熙披头散发、光着脚,并三日不进食。
D.冯熙担任要职,身后殊荣。他担任过肥如侯、太尉等官职。去世后,皇帝诏令有关部门安排丧礼仪式,并亲自书写墓志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游华阴、河东二郡间。性泛爱,不拘小节,人无士庶,来则纳之。
(2)熙于后遇疾,绵寝四载。诏造医问,道路相望,车驾亦数临幸焉。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也。青州刺史范之子。太和中,为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秉法清勤,引为治书侍御史。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治,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久之,行①河南尹,寻即真。肃宗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②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③。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储兵积粟,以为边备。未几,除安南将军、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司州牧,汝南王悦④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匿于悦第,时还其家,道元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之,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是时雍州刺史萧宝夤反状稍露,悦等讽⑤朝廷遣为关右大使⑥,遂为宝夤所害,死于阴盘驿亭。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穆,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注释]①行:这里是“代理”的意思。②沃野、怀朔……御夷:均为镇名。③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郡县驻防地仍准许使用古城邑名称。④司州牧,汝南王悦:汝南王,名元悦,当时担任司州牧。⑤讽:暗中劝谏。⑥关右大使:官名,处理雍州地区的事务。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为治书侍御史(_______)
(2)迁辅国将军(_______)
(3)行河南尹,即真(________)
(4)时论之(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为”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B.遂为宝夤所害
C.我为鱼肉,何辞为D.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
(2)悦启灵太后请全之,敕赦之。
【小题4】对全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郦道元多次升官,都与御史中尉李彪的提拔有关。
B.郦道元父亲曾任青州刺史,后又升任尚书主客郎。
C.郦道元执法苛严威猛,对违法的人和事毫不留情。
D.郦氏兄弟俩与世人不能和睦相处,多有猜忌之心。
【小题5】汝南王元悦“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与郦道元“为宝夤所害”有什么关系?请做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高闾,字阎士,渔阳雍奴人。闾早孤,少好学,博综经史,文才俊伟,下笔成章。文明太后临朝,引闾与中书令高允入于禁内,参决大政,赐爵安乐子高允以闾文章富逸,举以自代,遂为显祖所知,数见引接,参论政治。命造 《鹿苑颂》、《北伐碑》,显祖善之。文明太后甚重闾,诏令书檄,碑铭赞颂皆其文也。高祖引见王公已下于皇信堂,高祖曰:“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尚书游明根对曰: “先试之以官,官定然后禄之,三载考绩,然后忠佞可明。”闾曰:“佞者,饰智以行事;忠者,发心以附道。譬如玉石,皦然可知。”高祖善闾对。萧鸾雍州刺史曹虎据襄阳请降,车驾亲幸悬瓠。 闾表谏曰:“虎既不遣质任,必非诚心,无宜轻举。”高祖不纳。虎果虚诈,诸将皆无功而还。高祖攻钟离未克,将于淮南修故城而置镇戍,以抚新附之民,赐闾玺书,具论其状。闾表曰:“镇戍新立,悬在异境,以劳御逸,以新击旧,而能自固者,未之有也。”又车驾南讨汉阳,闾上表谏求回师, 高祖不纳。汉阳平,赐闾玺书,闾上表陈谢。世宗践祚,闾累表逊位,引见于东堂,赐以肴羞,访之大政。以其先朝儒旧,告老永归,世宗为之流涕。闾进陟北邙,上《望阙表》,以示恋慕之诚。景明三年十月,卒于家。赠镇北将军、幽州刺史,谥曰文侯
(节选自《魏书·高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B.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C.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D.诚知忠佞有/损益而未识其异同/恒惧忠贞见毁/佞人便进/寤寐思此/如有隐忧/国彦朝贤/休戚所共/宜辨斯真伪/以释朕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内,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人,也称禁中。
B.安乐子,此处“子”与后文谥号中的“侯”皆为爵位,且“子”比“侯”的爵位高。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践阼,也称“践祚”,走上阼阶主位,指即位、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闾才华卓著,很受朝廷重用。他因为写《鹿苑颂》《北伐碑》得到显祖的高度赞赏,所以文明太后将诏令、檄文等交给他写。
B.高闾终于职守,屡次直言犯谏。皇帝就修建城池之事询问他时,他据实提出反对意见,皇帝征讨汉阳,他又上奏请求班师回朝。
C.高闾明谋善断,颇有先见之明。曹虎请降,他认为曹虎不派人质,投降不诚,劝皇帝不能轻举妄动,后来前去收服的人果然无功而返。
D.高闾历事三朝,深受世宗优待。高闾因年老请求辞职,世宗请他去东堂并设宴向他请教治国大政;他离开朝廷,世宗流泪不舍,他去世后被追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允以闾文章富逸,举以自代,遂为显祖所知,数见引接,参论政治。
(2)镇戍新立,悬在异境,以劳御逸,以新击旧,而能自固者,未之有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彝,字庆宾,北魏清河东武城人。性公强,有风气,历览经史。高祖初,袭祖侯爵。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文明太后雅尚恭谨,因会次见其如此,遂召集百僚督责之,令其修悔,而犹无悛改。后从驾南征,母忧解任。彝居丧过礼,送葬自平城达家,千里徒步,不乘车马,颜貌毁瘠,当世称之。世宗亲政,罢六辅,彝与尚书邢峦闻处分非常,出京奔走,诏书切责之。彝务尚典式,考访故事。及临陇右,弥加讨习,于是出入直卫,方伯威仪,赫然可观。羌夏畏伏,惮其威整,一方肃静,号为良牧。彝敷政陇右,多所制立,宣布新风,革其旧俗,民庶爱仰之。为国造佛寺名曰兴皇,诸有罪咎者,随其轻重,谪为土木之功,无复鞭杖之罚。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第二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别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由是众口喧喧,谤讟盈路,立榜大巷,克期会集,屠害其家。彝殊无畏避之意,父子安然。神龟二年二月,羽林虎贲几将千人,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辱极意。始均回救其父,拜伏群小,以请父命。羽林等就加殴击,生投之于烟火之中。及得尸骸,不复可识。仲瑀伤重走免。彝仅有余命,沙门寺与其比邻,舆致于寺。远近闻见,莫不惋骇。彝亡后,灵太后云:“彝屡乞冀州,吾欲用之,有人违我此意。若从其请,或不至是,悔之无及。”乃赠使持节、卫将军、冀州刺史,谥文侯。史臣曰:张彝风力謇謇,有王臣之气,然遭随有命,俱婴世祸,悲哉!
(节选自《魏书·张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
B.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_/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
C.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
D.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朝封建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秦朝、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关内侯。
B.丁忧守制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C.虎贲,如同老虎勇猛地奔走追逐野兽,指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专职人员。汉代有虎贲中郎将、虎贲郎,历代沿用,一直到了唐朝才被废止。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侠士等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客观地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后来又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彝坚持自我,不屈服于权贵。他出入宫廷昂首阔步,无所顾忌,太后召集百官,当面斥责他,让他悔过改正,而他毫无悔改的表示。
B.张彝坚守孝道,为当世所称道。他不乘坐车马,从平城到家乡一千多里路步行送葬,累得容貌消瘦憔悴,守丧超过礼节的规定。
C.张彝为政有方,宽容对待罪人。他治理陇右,革掉旧俗,受到官民的爱戴;建造寺院,囚徒到寺院工地上干活,不再受皮鞭棍棒等刑具的拷打。
D.张彝改革官制,触动军人利益。他提出武人不能担任高贵官职,导致军人冲进家门报复,两个儿子或烧死或受伤逃亡,自己也未能幸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亲政,罢六辅,彝与尚书邢峦闻处分非常,出京奔走,诏书切责之。
(2)张彝风力謇謇,有王臣之气,然遭随有命,俱婴世祸,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