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做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22 09:43: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丁亥岁作

罗 隐

 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

早知世事长如此,自是孤寒不合来。

谷畔气浓高蔽日,蛰边声暖乍闻雷。

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

(注)①本诗写于晚唐之时,此时的科举考场腐败,科举考试被权贵把持。作者年少时才华出众,后却屡举进士不第。②渴望梅: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句中的“病想医门”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渴望,而“渴望梅”则运用典故表明此愿望的落空。
B.第二句中的“十年心地”写作者为科举考试付出的艰辛努力,“仅成灰”则体现出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的压抑心情
C.颔联写出了作者虽然早就知道世事如此,但却不愿同流合污,从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
D.颈联运用想象,描绘了在谷畔气浓之日,虽然权贵把持科举考试,但作者自己却仍然考取功名后的宏大场面。
E.本诗是一首讽喻诗,对晚唐的科举腐败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其语言与白居易的讽喻诗一脉相承,明白如话。
【小题2】前人认为,“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英雄之言

唐 罗隐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平盗也。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室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附):

(一)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项羽本纪》

(二)高祖常①繇②威阳,纵观③,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本纪》

(注):①“常”通“尝”。②“繇”通“徭”。③纵观:意思是任人随意观看。

【小题1】附文选自《史记》,它是一部________通史,“本纪”多是历代________传记。
【小题2】找出《英雄之言》一文中体现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句子。
【小题3】在附文中,主要通过简洁的语言描写刻画出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请分别写出。
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是一篇讽刺性杂文,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暴露出了项羽、与刘邦什么样的共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