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人。魏大统中,起家奉车都尉。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平蜀之役,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寻授行军总管,北巡沙塞,卒与虏遇,接战,大破之。高祖作相,王谦举兵于蜀,沙氐上柱国杨永安扇动利、兴、武、文、沙、龙等六州以应谦,诏长儒击破之。谦二子自京师归其父,长儒并捕斩之。
开皇二年,突厥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高祖下诏曰:“突厥猖狂,辄犯边塞,犬羊之众,弥亘山原。而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所部之内,少将百倍,以昼通宵,四面抗敌,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凶徒就戮,过半不反,锋刃之馀,亡魂窜迹。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言念勋庸,宜隆名器,可上柱国,馀勋回授一子。其战亡将士,皆赠官三转,子孙袭之。”岁馀,卒官。谥曰威。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十八》,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 过:超过。
B.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 得:能够。
C.谦二子自京师亡归其父 亡:灭亡。
D.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 去:离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
B.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
C.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
D.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儒小时就持有高尚的节操,胆量韬略超过一般人,因为朴实耿直谦恭勤奋,受到周太祖赏识,并被作为亲信,任命为奉车都尉。
B.长儒与乌丸轨在吕梁包围陈将吴明彻,陈国派骁将刘景率大批劲旅前来增援,长儒巧使沉石计,阻挡了刘景的战船,打败了刘景。
C.皇上任命长儒担任行军总管,率领两千兵马迎击突厥的南侵,长儒带领部下奋勇抗敌,靠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打退了突厥的进攻。
D.高祖对长儒的行为大加赞赏,说到长儒的功勋时,高祖认为应该授予他高官厚禄,令他担任上柱国,另外再授给他一个孩子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授行军总管,北巡沙塞,卒与虏遇,接战,大破之。
(2)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3 06:3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父静,周沧州刺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好读兵书。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尉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尔朱绩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名詟北夷。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从杨素击之。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别道而进,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以言于素。素大悦,上其事。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万岁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节选自《隋书·史万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B.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C.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 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D.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京兆尹为治理京畿的三辅之一。
B.除名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官吏犯罪的一种处罚方法,即开除官籍,如“除臣洗马”。
C.六畜和人类的关系比较密切,最初指马、牛、羊、鸡、犬、豕,后来也泛指家畜。
D.候骑即骑马的侦察兵, “候”即“守望、侦察”,古文中“探马”也有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岁善于骑射,赢得将士佩服。征讨尉迥时,军队驻扎在冯翊,看见有群雁飞来, 他指定要射杀雁行中的第三只大雁,雁应弦而落,将士心悦诚服。
B.万岁身先士卒,屡次建立战功。邺城之战,官军初战不利稍稍退却,情势变得危急,他率先奋勇杀敌,振奋了士气,众人齐心协力,最终取得胜利。
C.万岁不甘沉沦,主动请缨报国。他发配敦煌为戍卒时,被长官轻视,于是请求展示骑射之术,后随窦荣定攻打突厥,他请求出阵挑战,斩杀突厥壮士。
D.万岁勇猛善战,处事随机应变。平定江南,他转战千里前后作战700余次,后因水陆阻绝音讯中断,他把书信放入竹筒投入水中,成功传递消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2)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

同类题2

   卢贲,字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频、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贵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竟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

(节选自《隋书•卢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B.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C.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D.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決,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黄钟”是古代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又指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以欲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正大、高妙。
D.“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头趴在地上,身体向下接近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是古代礼仪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贲读书不多,但是精通音律。他在担任相关职务时,上表皇帝, 修订音律,将黄钟定为宫调,后来又受皇帝诏命与人删定周齐的音律。
B.卢贲慧眼识人,助力高祖称帝。他在了解到高祖的不同寻常后,就与其深交,在高祖辅政和最终登基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深受信任。
C.卢贲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 他虽被贬任怀州刺史,但他兴修水利,民渠和温润渠,引沁河水东流,灌溉盐碱土地,百姓依靠它而受益。
D.卢贲追求名利,终遭皇帝废弃。因为追求权力利益,他多次犯错,虽然皇帝对他给以宽宥,但他自恃有功而心怀怨愤,被皇帝弃之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
(2)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

同类题3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粲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粲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馀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蠃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王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馀战,无大胜负。召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讨。 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 ”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 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 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般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 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他将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王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王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诏即拜右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
②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今。每劝亲族为善。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融,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 数州晏然。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酋长迎章昭达。内外逼之,纥徒溃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诏使册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斤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是。未几,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领皆应之,围洸于州城,进兵屯衡岭。夫人遣孙暄帅师救洸。暄与逆党陈佛智素相友善,故迟留不进。夫人知之,大怒,遣使执暄,系于州狱。又遣孙盎出讨佛智,战克,斩之。时番州总管赵讷贪虐,诸俚獠多有亡叛。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夫人亲载诏书,自称使者,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獠,所至皆降。仁寿初,,谥为诚敬夫人。

(选自《隋书•列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B.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C.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D.至德中/仆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古代南方部族名。古代江浙闽粤之地为越族所居,称为“百越”。
B.持节:拿着旄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C.兵符: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调发军队时,必须在兵符验合后。
D.卒: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或者封王的贵族之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谯国夫人治下有方。進国夫人在娘家时就能约束部下,镇服百越;嫁给冯宝后,帮助冯 宝约束本族,让他们依从民礼。
B.谯国夫人审时度势。谯国夫人看到陈国君主的信后知道陈国灭亡,痛哭了一整日,然后派孙子冯魂率士兵去迎接韦洸进入广州,岭南得以安定。
C.谯国夫人忠于朝廷。王仲宣包围韦洸时,僬国夫人派孙子冯暄救援韦洸。但冯暄滞留不前,于是将冯暄关押在州牢中,并在战胜陈佛智后将冯暄斩杀示众。
D.樵国夫人富有谋略。欧阳纥谋反时,谯国夫人带领百越酋长与章昭达里应外合打败欧阳纥;后番州出现逃亡叛乱的人,夫人亲自带着诏书招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2)历十余州,宣述上意,谕诸俚撩,所至皆降。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卢贲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嗔目叱之,门者遂却。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贵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贲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竞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日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闲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

(选自《隋书·卢贲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B.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C.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D.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小题2】下列对文巾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是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黄钟”是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多为庙堂所用。后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D.“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身体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是古代礼仪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贲读书不多,但是精通音律。他在担任相关职务时,上表皇帝,修订音律,将黄钟定为宫调,后来又受皇帝诏命与人删定周、齐的音律。
B.卢贲慧眼识人,助力高祖称帝。他在了解到高祖的不同寻常后,就与其深交,在高祖登基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深受高祖信任。
C.卢贲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虽被贬任怀州刺史,但是兴修了利民渠和温润渠,引沁水东流,灌溉盐碱土地,百姓靠此受益。
D.卢贲多次犯错,终遭皇帝弃用。他多次犯错,虽然皇帝多次宽宥他,但他自恃有功而心怀怨愤,最终被皇帝弃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嗔目叱之,门者遂却。
(2)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