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小题1】诗中最能点明送别季节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
【小题2】以下选项中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B.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
C.三、四句“忆”字引发往事联想,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
D.全诗意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小题3】第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评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06 06: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小题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小题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赏析。
【小题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
①
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塞上听吹笛 -----高 適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
②
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 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1)按内容分类,这两首诗属于
两首诗都写了
和
,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齢
醉別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
凉
。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凉”表面写_________,更写出内心的感情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同类题5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搂。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日射
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鸚鹉对红蔷薇。
【小题1】对这两首诗的词句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王诗首句点出“不知愁”,次句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知愁”。
B.王诗三、四句写少女“忽见陌头杨柳色”所引起的感触和联想,表达了 妇的懊悔之意。
C.李诗写射于纱窗上的明媚阳光、撼响门扉的风儿以及笼架上栖息的绿毛鹦鹉,都表明季节己进入“春事违”(春光逝去)的初夏。
D.李诗写人事的孤寂寥落与自然风光的生气盎然,形成鲜明的对比,少妇无意识地撮弄着手中的罗帕,微露了一点儿百无聊赖的幽怨情绪。
【小题2】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绝句都写闺中少妇的怨情,而且怨情内涵都完全相同。
B.两首绝句都写了春天美好的景色,都写了少妇见景而生怨情。
C.王诗运用了直接抒情的写法,李诗则婉曲达意,人物的感情“尽在不言中”。
D.两首诗都写得色彩鲜丽而情味凄冷,以丽笔写哀思,语言都很含蓄,给人留下了充分想象的余地,耐人寻味。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王昌龄(690-756)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