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曲四首(其一)

储光羲

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

惯是湖边住,舟轻不畏风。

采莲词

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储诗首句,用简洁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清澈见底的江水,为下一句描写风浪做渲染。
B.储诗第二句无一“风”字,却可以从翻空的高浪中感受到风的气势,并听到它咆哮的声音。
C.张诗首句写采莲女早起出门时周围的环境,描写了其一早就赶到沙头,准备乘船出发采莲的情景。
D.诗歌表现豪情多用豪放的笔墨,而这两首诗却用轻淡语言和从容语调表现主人公的勇敢。
【小题2】两首诗中主人公都“不畏风”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不畏风”各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品格?请结合每首诗的最后两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1 06:09: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也。父亘,信威临贺王记室, 兼本郡五官掾,以儒学知名。七岁读五经,略知大旨。九岁能属文。长而遍观经史,精记嘿识,天文地理、著龟占候,无所不通。梁大同四年,除太学博士。迁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及侯景之乱,野王丁父忧,归本郡,乃召募乡党,随义军援都。野王体素清羸,又居丧过毁,殆不胜哀。及杖戈被甲,见者莫不壮之。京城陷,野王逃归会稽。寻往东阳,与刘归义合军据城拒贼。侯景平,太尉王僧辩深嘉之,使监海盐县。
高祖作宰,为金成将军、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寻转府谘议参军。天嘉元年,敕补撰史学士. 寻加招远将军。光大元年,除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太建二年,迁国子博士。后主在东宫,野王兼 东宫管记,本官如故。六年,除太子率更令,寻领大著作,掌国史,知梁史事,兼东宫通事舍人。时 宫僚有济阳江总,吴国陆琼,北地傅缚,吴兴姚察,并以才学显著,论者推重焉。迁黄门侍郎.光禄卿,知五礼事,余官并如故。十三年卒,时年六十三。诏赠秘书监。至德二年,又赠右卫将军。
野王少以笃学至性知名,在物无过辞失色,貎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行,皆人所莫基。第三弟充国早卒,野王抚养孤幼,恩义甚厚。其所撰著《舆地志》三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 十卷,《玄象表》一卷,并行于世。又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二百卷,未就而卒。
(选自《南史•本纪卷六十九》,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B.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C.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D.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又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烯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从汉代起成为国家科举考的科目。
B.丁父忧,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徳礼仪制度,指拥有官吏身份之人在父母去世之 后须辞职,回家守制27个月,丁父忧就是父亲去世,回家守制。
C.乡党,按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五百家为一党。因此乡党泛称家乡。后来也指乡人、同乡。
D.蓍龟,古人以蓍草和龟甲占卜凶吉,因以此指占卜;也指德髙望重的人。文中是前者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行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野王出身望族,少有才气。他的父亲精通儒术,野王从小就读《五经》,年长一点又遍观 经史。这些主客观条件都为顾野王的治学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 顾野王组建义军,忠于报国。侯景之乱时,野王恰好在家为父亲守丧,但他不忘国难,招募乡党,组建义军,毁家纾难,虽然京城还是陷落,但依然得到士大夫的肯定。
C. 顾野王履历丰富,才学卓伦。他经常兼任文武数个官职,辅佐太子,尤其擅长国史,才学卓著.很受当时人们的推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王体素清嬴,又居丧过毁,殆不胜衣,及杖戈被甲,见者莫不壮之。
(2)野王少以笃学知名,在物无过辞失色,貌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行,皆人所莫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世积,阐熙新渼人也。父雅,周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世积容貌魁岸,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在周有军功,拜上仪同,封长子县公。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从韦孝宽击之,每战有功,拜上大将军。高祖受禅,进封宜阳郡公。高颎美其才能,甚善之,尝密谓颎曰:“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颎深拒其言。未几,授蕲州总管,平陈之役,以舟师自蕲水趣九江,与陈将纪瑱战于蕲口,大破之。既而晋王广已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陈江州司马黄偲弃城而遁,始璋入据其城。世积继至,陈豫章太守徐璒、庐陵太守萧廉等,及鄱阳、临川守将,并诣世积降。以功进位柱国、荆州总管,赐绢五千段,邑三千户。后数岁。桂州人李光仕作乱,世积以行军总管讨平之。上遣都官员外郎辛凯卿驰劳之。及还,进位上柱国。上甚重之。世积见上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上以为有酒疾,舍之官内,令医者疗之,世积诡称疾愈,始得就第。拜凉州总管,令骑士七百人送之官。未几,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因徼幸上变,称:“世积尝令道人相其贵不?道人答曰:‘公当为国主。’谓其妻曰:‘夫人当为皇后。’又将之凉州,其所亲谓世积曰:‘河西天下精兵处,可以图大事也。’世积曰:‘凉州土旷人稀,非用武之国。’”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有司奏:“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世积竟坐诛,旻、胄等免官,拜孝谐为上大将军。
(节选自《隋书•王世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B.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C.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竟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D.其亲信安定皇甫孝谐有罪/吏捕之/亡抵世积/世积不纳/由是有憾/孝谐竞配防桂州/事总管令狐熙/熙又不之礼/甚穷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是指接受帝王的让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政权更迭、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
B.郡是古代区域的名称,秦统一六国后,是最高的地方行政区域,但春秋前,县大于郡。
C.柱国是官名,始设为最高武官,后为勋官称号,是授予有功者的虚职,没有实际职务。
D.古代帝王可以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邑三千户是指居住人口超过三千户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世积历仕两朝,展立战功。北周时,从韦孝宽平定尉迥叛乱有功,被授予上大将;隋朝时,除灭陈国中因功领荆州总管,并获加封。
B.王世积领兵作战,威慑四方,任蕲州总管时,他率水军在蕲口大胜陈将纪瑱,江州司马闻风而逃,豫章、庐陵、鄱阳、临川等地都来投诚。
C.王世积终日饮酒,以求自保。王世积见许多功臣被皇帝剪除,心有忌惮,便饮酒自遣,不问政事,却不料被皇帝舍于宫内,令医者疗治。
D.王世积被人检举,祸及他人。皇甫孝谐以道士相面、凉州不宜起兵为证,举报王世积谋反之事,致使王世积被诛,还牵连到元旻、元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晋王广己平丹阳,世积于是移书告谕,遣千金公权始璋略取新蔡。
(2)由是被征入朝,按其事。有司奏:“左卫大将军元旻、右卫大将军元胄,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