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唐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①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②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以刘备的故事开头,紧扣“咏怀古迹”,交代了咏怀的具体地点和所咏对象。
B.诗歌首联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兴大业一蹶不振,表达对先人古事的慨叹。
C.颔联两句采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先写看到的旌旗猎猎,然后再写所看到的宫殿的荒芜破败。
D.“岁时伏腊”写出了如陆游《游山西村》里“腊酒浑”的丰年热闹,人们仍然祭祀着蜀主。
E. 尾联通过对先主庙和武侯祠临近的描写,进而赞颂了刘备,诸葛亮他们两人君臣际遇、同心一体。
【小题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7 11:20: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小题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直点秋景。一开始就呈现出秋风萧瑟冷落凄清的悲凉景色。玉露,枫林,霜打枫林,林叶转红,山峡之间秋气凛然,中间加一“凋伤”,秋意全出。
B.颔联用了由实及虚的联想手法,面对眼前浩荡翻滚的长江波浪,联想到唐王朝的边境与外族的战争依旧阴云密布,随时可能爆发,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C.颈联由继续描写景物转入直接抒情,即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故园”指夔州。
D.尾联进一步把秋思写足。寒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此二句,关合全诗,回到景物,时序由白天推到日暮,客子羁旅之情更见艰难,不胜悲凉。“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E. 全诗因秋起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三四句承接一二句;触景伤怀,五六句转七八句。起伏回环,回肠荡气。
【小题2】“‘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结合你对杜甫《登高》中对“万里悲愁常作客”中“秋”的理解,你认为本诗中 “悲秋”有哪些丰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