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綽、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辩   赡:丰富
B.然闻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C.遂以女之   妻:妻子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世 冠:位居第一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尉,秦至西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B.道士是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的通称,以从事道教活动为职业。
C.门生,指求取学问的学生或者是科举考试及第的人对主考官的自称。泛指学生与弟子。
D.隶书,是一种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字体,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长大后擅长隶书,成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隶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1 09:49: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B.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C.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D.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隶书 善,擅长B.遂以女之 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
C.羲之书为世所 重,看重D.而羲之甚之 轻,轻浮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辄洒扫而待之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同类题2

崔瞻,字彦通,聪明强学,有文情,善容止,神采嶷然,言不妄发。年十五,刺史高昂召署主簿,清河公岳辟为开府西阁祭酒。崔暹为中尉,启除御史。魏孝静帝以人日登云龙门,其父凌侍宴,又敕瞻令近御坐,亦有应诏诗,问邢邵等曰:“此诗何如其父?”咸云:“凌博雅弘丽,瞻气调清新,并诗人之冠。”宴罢,共嗟赏之,咸云:“今日之宴并为崔瞻父子。”
天保初,兼并省吏部郎中。寻丁忧,起为司徒属。杨愔欲引瞻为中书侍郎。时卢思道直中书省,因问思道曰:“我此日多务,都不见崔瞻文藻,卿与其亲通,理当相悉。”思道答曰:“崔瞻文词之美,实有可称,但举世重其风流,所以才华见没。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
皇建元年,除给事黄门侍郎。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友。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诋诃指切,在卿尤甚。足下告归,吾于何闻过也?”肃宗践祚,皇太子就傅受业,诏除太子中庶子,征赴晋阳。敕专在东宫,调护讲读,及进退礼度,皆归委焉。太子纳妃斛律氏,敕瞻与鸿胪崔劼定婚礼仪注。仍面受别旨曰:“虽有旧事,恐未尽善,可好定此仪,以为后式。”
大宁元年,除卫尉少卿,寻兼散骑常侍,聘陈使主。瞻词韵温雅,南人大相钦服。还除太常少卿,加冠军将军,转尚书吏部郎中。因患急十余日。旧式,百日不上解官,吏部尚书尉瑾性褊急,以瞻举指舒缓,曹务繁剧,遂附驿奏闻,因而被代。瞻遂免归乡里。天统末年,加骠骑大将军,就拜银青光禄大夫。武平三年卒,时年五十四,谥曰文。
(选自《北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
B.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
C.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
D.愔云此言有理/便奏用之/事既施行/愔又曰/昔裴瓒晋世为中书郎/神情高迈/每于禁门/出入宿卫者/肃然动容/崔生堂堂之貌/亦当无愧裴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征召。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丁忧,本义是遭逢父母丧事。一般指封建社会的道德礼仪制度,官员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期间除非特殊情况不准为官。
D.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给予的褒奖性的称号,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则由其亲友、门生所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瞻很有文采。他曾和父亲一起在魏肃宗的宴席上应诏作诗,并受到肃宗的赞扬;出使陈时,他的词也受到当地人的称赞。
B.崔瞻重视友情。李盖将东还,崔瞻认为朋友离去,就不会再有人批评自己的过错了。
C.崔瞻很受肃宗的器重。肃宗登上帝位后,任命他为太子中庶子,让他专门在东宫调教太子,并让他与崔劼共同制定太子纳妃的礼仪。
D.崔瞻举止舒缓,言不妄发。他曾经因为行动舒缓的原因被吏部尚书上奏,丢掉了吏部郎中的职位,回归乡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宴罢,共嗟赏之,咸云:“今日之宴并为崔瞻父子。”
(2)崔瞻文词之美,实有可称,但举世重其风流,所以才华见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

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事母孜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

服阕,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微禄,私展供养。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于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乡邻共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所事。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何公真止足者也!”

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恒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默,通“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B.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C.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D.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这个称呼也用作明清两代对举人的雅称。
B.服阕:又叫“服除”,守丧期满除去孝服。阙,终了。官员服丧期满,朝廷会重新授予官职,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仕途上的新起点。
C.辟命:征召为官,任命以官职。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D.公车:最早为汉代官署名,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汉代便有了以公家车马送应试举人赴京的传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琦事亲至孝,父丧悲痛过度,侍奉母亲勤勉,每天都是和颜悦色,并常担心缺少食物供养。母丧期间,堂屋一间免于火灾,其诚心感动上天。
B.何琦不重仕途,迫于供养家人而出仕为官,曾居于陋室,修养身心,不与外人交往,自娱自乐。后来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同时召他为官,都未从命。
C.何琦节俭寡欲,与亲邻同甘共苦。姐姐未嫁由其供养,他还为身边婢女赎身。他不让别人随便馈赠,而自己多余的,就会拿来送人。
D.何琦修身养性,穿布衣,吃粗粮。好古博学,一直致力于著述立说,著有《三国评论》,一共撰写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都流传于世。
【小题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戴若思,广陵人也,名犯高祖庙讳若思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遇陆机赴洛,船装甚盛,遂与其徒掠之。若思登岸,据胡床,指麾同旅,皆得其宜。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复作劫邪!”若思感悟,因流涕,投剑就之。机与言,深加赏异,遂与定交焉。

若思后举孝廉,入洛,机荐之于赵王伦曰:“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伦乃辟之,除沁水令,不就,遂往武陵省父。时同郡人潘京素有理鉴,名知人,其父遣若思就京与语,既而称若思有公辅之才。累转东海王越军谘祭酒,出补豫章太守,加振威将军,领义军都督。以讨贼有功,赐爵秣陵侯,迁治书侍御史、骠骑司马,拜散骑侍郎。

元帝召为镇东右司马。将征杜弢,加若思前将军,未发而弢灭。帝为晋王,以为尚书。中兴建,为中护军,转护军将军、尚书仆射,皆辞不拜。出为征西将军,加散骑常侍.发投刺王官千人为军吏,调扬州百姓家奴万人为兵配之,以散骑常侍王遐为军司,镇寿阳,与刘隗同出。帝亲幸其营,劳勉将士,临发祖饯,置酒赋诗。

若思至合肥,而王敦举兵,诏追若思还镇京都,进骠骑将军。寻而石头失守,若思与诸军攻石头,王师败绩。若思率麾下百余人赴宫受诏,与公卿百官于石头见敦。敦参军吕猗昔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至是,乃说敦曰:“周顗、戴若思皆有高名,足以惑众。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收若思而害之。若思素有重望,四海之士莫不痛惜焉。贼平,册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简。

选自(《晋书·戴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B.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C.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D.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讳”是古代避讳方式中的一种,指为皇帝已故的父祖而避讳,如果普通百姓姓名、称号等不避讳是要判刑的。
B.“孝廉”,古代察举考试中用以选拔人才,任命官员的科目,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始于汉代,明清时用作状元的雅称。
C.“投刺”,古代礼节,通报姓名来表示相见、祝贺、求官等,正式拜会会递上名帖。刺,也称之为“名刺”,即现在的名片。
D.刀笔,本指在竹简上写字的工具,后指法律案牍和文章,文中是指后一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若思很有指挥才能,曾经得到过陆机的赏识和举荐。年少时,他带领同伙抢劫了陆机的船只,指挥同伙时有条不紊,陆机赞赏他,与他交谈一番后,结下友情。
B.戴若思少有为官之才,曾多次被举荐,后因功加官进爵,先是被陆机推荐给赵王司马伦,后来又得到潘京举荐,被称为“宰相之才”,之后再因军功加官进爵。
C.戴若思两次辞去任命,备受朝廷关注。先是赵王任命,他没有赴任,后来朝廷任命,他也没有赴任;他领命镇守寿阳,皇帝亲临军营表达慰问之情。
D.戴若思受命平叛,却被叛贼杀害,王敦叛乱,他率命回兵镇守京城平叛,朝廷军队战败之后,他不惧安危去见叛军首领,最后被叛军王敦杀死。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思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
(2)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宪字景思。少而颖悟,好交轻侠。及弱冠,更折节严重,修尚儒学,足不逾阈者数年。陈郡谢鲲、颍川庾数皆俊郎士也,见而奇之,相谓曰:“裴宪鲠亮宏达,通机识命,不知其何如父;至于深弘保素,不以世物婴心者,其殆过之。”
初,侍讲东宫,历黄门侍郎。东海王越以为豫州刺史、北中郎将、假节。王浚承制,以宪为尚书。永嘉末,王浚为石勒所破,枣嵩等莫不谢罪军门,贡赂交错,惟宪及荀绰恬然私室。勒素闻其名,召而谓之曰:“王浚虐暴幽州,人鬼同疾。孤恭行乾宪,拯兹黎元,羁旧咸欢,庆谢交路。二君齐恶傲威,诚信岨绝,防风之戮,将谁归乎?”宪神色侃然,泣而对曰:“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闾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明公既不欲以道化厉物,必于刑忍为治者,防风之戮,臣之分也。请就辟有司。”不拜而出。勒深嘉之,待以宾礼。勒乃簿王浚官寮亲属,皆赀至巨万,惟宪与荀绰家有书百余帙,盐米各十数斛而已。勒闻之,谓其长史张宾曰:“名不虚也。吾不喜得幽州,喜获二子。”署从事中郎,出为长乐太守。及勒僭号,未遑制度,与王波为之撰朝仪,于是宪章文物,拟于王者。勒大悦,署太中大夫,迁司徒。
及季龙之世,弥加礼重。宪子瑴仕季龙为太子中庶子。瑴豪侠耽酒,好臧否人物。与河间邢鱼有隙,鱼窃乘瑴马奔段辽,为人所获,鱼诬瑴使己以季龙当袭鲜卑,告之为备。时季龙适谋伐辽,而与鱼辞正合。季龙诛瑴,宪亦坐免。未几,复以为右光禄大夫、司徒、太傅,封安定郡公。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注】①防风,即防风氏,中国上古人物,远古防风国(今浙江德清县)的创始人,是帮助大禹制订法律的法治元勋,被大禹错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B.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C.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D.臣等世荷晋荣恩遇/隆重王浚/凶粗丑正/尚晋之遗藩/虽欣圣化/义岨诚心/且武王伐纣/表商容之间/未闻商容在倒戈之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这时体犹未壮,故称“弱”。
B.假节,假以符节之意,即持节。古代使臣出行,以持节为符信。
C.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宫殿阁,后常以东宫借指太子。
D.承制,指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也称开府承制之官。文中为前者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宪潜心儒学,深得朋友称赞。他曾经好几年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儒学,朋友们都认为他品行刚直,才识宏阔,不同凡响。
B.裴宪光明磊落,不惧死亡威胁。王浚被石勒打败后,他的很多部属都到石勒门下谢罪,而裴宪在家里恬然自安,面对石勒的死亡恐吓,他丝毫不惧。
C.裴宪熟知典章,撰写登基礼仪。石勒篡位称帝后,裴宪就和王波替他撰写登基上朝的礼仪,一切典章制度都按照帝王标准,深得石勒赞赏。
D.裴宪晚年不幸,其子因诬被杀。邢鱼骑着裴瑴的马投奔段辽,被截获后反而诬陷裴瑴,季龙因此大怒,诛杀了裴瑴,但免了裴宪的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深弘保素,不以世物婴心者,其殆过之。
(2)勒乃簿王浚官寮亲属,皆赀至巨万,惟宪与荀绰家有书百余帙,盐米各十数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