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矫情镇物

《晋书》

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谢)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选自《晋书·谢安传》)

(简注)
①矫情镇物:故意克制情感,表示镇定,使人不测。②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在淝水大败。③山墅:山林中的别墅。④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⑤摄放床上:摄,拿;床,一种坐具。⑤户限:门槛。
(阅读指要)
淝水之战中,东晋宰相谢安亲任征讨大都督,指挥晋军与前秦军队作战。战前,部下纷纷问计,他却深藏不露,纵情山水,和他人下棋赌胜,显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后来,前方的驿书送达,上面报告了谢玄获胜的消息,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依旧与棋友对弈。面对喜事来临,谢安是不是真的不为所动呢?当然不是。其实他心里充满喜悦,只是他有克制自己情感的能力,不愿在别人面前显露出来罢了。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所在捷(__________) (2)于淮肥(__________)
(3)玄不敢言(__________)     (4)看书既(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方”与“安对客围棋”中“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石苍黑色,多平,少圜B.今齐地千里,百二十城
C.余心动欲还D.有朋自远来,不亦说乎
【小题3】下列与“棋如故”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B.左右欲刃相如
C.席地倚墙而坐D.将军身被坚执锐
【小题4】下列四句中,不属于表现谢安“矫情镇物”的一句是(   )。
A.安夷然无惧色B.指授将帅,各当其任
C.了无喜色,棋如故D.不觉屐齿之折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
(2)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2:56: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次序)
B.可乐也(信:确实,实在)
C.虽舍万殊(趣:同“取”)
D.未尝不文嗟悼(临:面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犹不能不之兴怀   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不知老将至 二虫何知?
D.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天之苍苍,正色邪人
【小题3】你认为甲文最后一段的“悲”有哪些方面内容?表现了作者王羲之怎样的人生态度?
【小题4】请用“/”为乙文划线句子断句。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小题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祕,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曰:“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情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时,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曰:
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盛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故学之染人,甚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贯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乌集于郡庭。注《春秋》经、传,撰《江表传》及文章诗赋数十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岂非化成俗  始强壮出
B.咸休息太和之中 相与枕藉舟中
C.甚丹青 善假物也
D.朋友钦乐之  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 阮籍传》 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加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乡亲共之     喻,开导
B.籍因以疾辞,于田里 屏,隐退
C.临府,使取之     诣,前往
D.乃赍酒挟琴焉     造,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自不能测 ②苟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①坐怪其失言 ②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①籍留决赌    ②相如闻,不肯
D.①见青眼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籍卓尔不群,率性而为,并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与众不同的表现,很多人认为他很痴,只有族兄阮文业很赏识他。
B.阮籍虽口不臧否人物,但对礼法之士疾之若仇,常以白眼相对,因此遭人忌恨,司马昭常常保护他。
C.文中写阮籍常常借酒醉远祸、自求东平相旬日而还以及对“杀父乃可”的妙解,表现出他在险恶环境中的生存智慧。
D.文章对阮籍“母终”时的表现和对裴楷、嵇康、嵇喜的不同态度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籍 曰 禽 兽 知 母 而 不 知 父 杀 父 禽 兽 之 类 也 杀 母 禽 兽 之 不 若 众 乃 悦 服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初未知名,着《鹪鹩赋》以自寄。郡守鲜于嗣荐华为大常博士卢钦言之于文帝转河南尹丞未拜除佐著作郎顷之迁长史兼中书郎晋受,拜黄门待郎,封关内候。数岁,拜中书令,后加散骑常侍。初,武帝潜与羊祜谋伐,而群臣多以为不可,唯华赞成其计。及吴灭,诏曰:“尚书、关内侯张华,前与故太博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其进封为广武县候。增邑万户,封子一人为亭候,千五百户,赐绢万匹。”惠帝即位,以华为太子少傅。楚王玮受密诏杀太宰汝南王亮、大保卫瓘等,内外兵扰。朝廷大恐,计无所出。华白帝:“玮矫诏擅害二公,将士仓卒,谓是国家意,故从之耳。今可遣驺虞幡使外军解严,理必风靡。”上从之,玮兵果败,及玮诛,华以首谋有功,拜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金章紫绶。固辞开府。及赵王伦、孙秀将废贾后,秀使司马雅夜告华曰:“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匡朝廷,为霸者之事。”华知秀等必成篡夺,乃距之。华方昼卧,忽梦见屋坏,觉而恶之。是夜难作,诈称诏召华,遂与裴頠俱被收。使者至曰:“诏斩公。”遂害之于前殿马道南,夷三旗,朝野莫不悲痛之。时年六十九。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

(选自《晋书·张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鲜于嗣荐/华为太常博士/卢钦言/之于文帝转河南尹丞/未拜/除佐著作郎/顷之/迁长史/兼中书郎/
B.郡守鲜于嗣荐华为太常博士/卢钦言之/于文帝转河南尹丞未拜/除佐著作郎/顷之/迁长史/兼中书郎/
C.郡守鲜于嗣荐华为太常博士/卢钦言之于文帝/转河南尹丞/未拜/除佐著作郎/顷之/迁长史/兼中书郎/
D.郡守鲜于嗣荐华为太常博士/卢钦言之于文帝/转河南尹丞未拜/除佐著作郎/顷之/迁长史/兼中书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受禅是指旧皇帝将帝位让给新皇帝。
B.吴,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建立的政权,因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
C.驺虞幡是一种绘有驺虞图形的旗帜,危险时,用以传旨解除武装,停止战争。
D.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华谋划伐吴,功成受到重赏。当初他与已故太傅羊祜共创灭吴大计,等到吴被消灭后,皇帝下诏书晋封他的官职,并给予奖赏。
B.张华出谋划策,制止兵乱危局。楚王司马玮惹起内外兵乱,朝臣恐惧,束手无策,惠帝采纳张华的意见,司马玮果然被打败。
C.张华深明大义,身遭叛军杀害。张华拒绝参加赵王司马伦、孙秀等篡夺之事,他们就直接去提拿并杀害了他,还灭了他家三族。
D.张华博识多闻,当世无人可比。吴郡临平曾出现一个石鼓,用槌却敲不响,皇帝同张华,照他的办法去做,鼓声果然传至数里之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助。
(2)玮矫诏擅害二公,将士仓卒,谓是国家意,故从之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宁字武子。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溫所讽,遂寝不行。故终温之世,兄弟无在列位者。时以浮虚相扇,儒雅日替,宁以为其源始于王弼、何晏,二人之罪深于桀、纣。乃著论曰:“王、何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郑声之乱乐,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宁崇儒抑俗,率皆如此。温薨之后,始解褐为余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期年之后,风化大行。自中兴已来,崇学敦教,未有如宁者也。征拜中书侍郎。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宁指斥朝士,直言无讳。王国宝, 宁之甥也,以谄媚事会稽王道子,惧为宁所不容,乃相驱扇,因被疏隔。求补豫章太守,帝曰:“豫章不宜太守,何急以身试死邪?”宁不信卜占,固请行。宁在郡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余人,资给众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读五经。又起学台,功用弥广。江州刺史王凝之上言曰:“豫章郡居此州之半。太守臣宁入参机省,出宰名郡,而肆其奢浊,所为狼籍。郡城先有六门,宁悉改作重楼,复更开二门,合前为八。私立下舍七所……愿出臣表下太常,议之礼典。”诏曰:“汉宣云:‘可与共治天下者,良二千石也。’若范宁果如凝之所表者,岂可复宰郡乎!”以此抵罪。子泰时为天门太守,弃官称诉。帝以宁所务惟学,事久不判。会救,免。 既免官,家于丹杨,犹勤经学,终年不辍。年六十三,卒于家。初宁以春秋榖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选自《晋书•范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宁以春秋榖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B.初/宁以春秋榖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C.初/宁以春秋穀榖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D.初/宁以春秋榖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与“释褐”同义,指开始担任官职,“褐”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庠”“序”皆为古时候学校的名称,后来“庠”“序”连用,泛指学校。
C.“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五部经典,加《论语》为“六经”。
D.“太常”,职官名,秦称“奉常”,掌宗庙礼仪,汉取“尊大”意,改名为“太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宁崇尚儒学。范宁认为王弼、何晏二人的玄理之说导致儒学衰微,其罪孽超过了桀、纣,于是专门写文章斥责他们。
B.范宁热心教育。范宁重视教化,任地方官时都积极兴办学校,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求学之人。
C.范宁正直无私。范宁敢于直言指斥朝臣的不端行为,对巴结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外甥王国宝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指斥。
D.范宁勤于治学。范宁在少年时期就专心于学问,博览群书,即使晚年被免官闲居于丹杨,也仍然勤于经学,毫不松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
(2)孝武帝雅好文学,甚被亲爱,朝廷疑议,辄谘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