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戴若思,广陵人也,名犯高祖庙讳若思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遇陆机赴洛,船装甚盛,遂与其徒掠之。若思登岸,据胡床,指麾同旅,皆得其宜。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复作劫邪!”若思感悟,因流涕,投剑就之。机与言,深加赏异,遂与定交焉。

若思后举孝廉,入洛,机荐之于赵王伦曰:“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伦乃辟之,除沁水令,不就,遂往武陵省父。时同郡人潘京素有理鉴,名知人,其父遣若思就京与语,既而称若思有公辅之才。累转东海王越军谘祭酒,出补豫章太守,加振威将军,领义军都督。以讨贼有功,赐爵秣陵侯,迁治书侍御史、骠骑司马,拜散骑侍郎。

元帝召为镇东右司马。将征杜弢,加若思前将军,未发而弢灭。帝为晋王,以为尚书。中兴建,为中护军,转护军将军、尚书仆射,皆辞不拜。出为征西将军,加散骑常侍.发投刺王官千人为军吏,调扬州百姓家奴万人为兵配之,以散骑常侍王遐为军司,镇寿阳,与刘隗同出。帝亲幸其营,劳勉将士,临发祖饯,置酒赋诗。

若思至合肥,而王敦举兵,诏追若思还镇京都,进骠骑将军。寻而石头失守,若思与诸军攻石头,王师败绩。若思率麾下百余人赴宫受诏,与公卿百官于石头见敦。敦参军吕猗昔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至是,乃说敦曰:“周顗、戴若思皆有高名,足以惑众。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收若思而害之。若思素有重望,四海之士莫不痛惜焉。贼平,册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简。

选自(《晋书·戴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B.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C.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D.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讳”是古代避讳方式中的一种,指为皇帝已故的父祖而避讳,如果普通百姓姓名、称号等不避讳是要判刑的。
B.“孝廉”,古代察举考试中用以选拔人才,任命官员的科目,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始于汉代,明清时用作状元的雅称。
C.“投刺”,古代礼节,通报姓名来表示相见、祝贺、求官等,正式拜会会递上名帖。刺,也称之为“名刺”,即现在的名片。
D.刀笔,本指在竹简上写字的工具,后指法律案牍和文章,文中是指后一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若思很有指挥才能,曾经得到过陆机的赏识和举荐。年少时,他带领同伙抢劫了陆机的船只,指挥同伙时有条不紊,陆机赞赏他,与他交谈一番后,结下友情。
B.戴若思少有为官之才,曾多次被举荐,后因功加官进爵,先是被陆机推荐给赵王司马伦,后来又得到潘京举荐,被称为“宰相之才”,之后再因军功加官进爵。
C.戴若思两次辞去任命,备受朝廷关注。先是赵王任命,他没有赴任,后来朝廷任命,他也没有赴任;他领命镇守寿阳,皇帝亲临军营表达慰问之情。
D.戴若思受命平叛,却被叛贼杀害,王敦叛乱,他率命回兵镇守京城平叛,朝廷军队战败之后,他不惧安危去见叛军首领,最后被叛军王敦杀死。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思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
(2)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22 12:52: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殷仲堪,陈郡人也。祖融,太常、吏部尚书。父师,骠骑谘议参军、沙阳男。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本间强。其谈理与韩康伯齐名,士咸爱慕之。冠军谢玄镇京口,以为长史,厚任遇之。仲堪致书于玄曰: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玄深然之。领晋陵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录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居丧哀毁,以孝闻。服阕,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复领黄门郎,宠任转隆。帝尝示仲堪侍,乃曰:“勿以己才而笑不才。”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亲幸以为籓捍,乃授伸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荆州刺史。将之任,又诏曰:“卿去有日,使人酸然。常谓永为廊庙之宝,而忽为荆楚之珍,良以慨恨!”其恩狎如此。及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桂阳人黄钦生父没已久,诈服衰麻,言迎父丧。府曹先依律诈取父母卒弃市,仲堪乃曰:“律诈取父母宁依驱詈法弃市。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今钦生父实终没,墓在旧邦,积年久远,方诈服迎丧,以此为大妄耳。比之于父存言亡,相殊远矣。”遂活之。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不听别籍以避役也。佐史咸服之。后,桓玄将讨佺期。仲堪急召佺期。佺期率众赴之,直济江击玄,为玄所败,走还襄阳。仲堪出奔酂城,为玄追兵所获,逼令自杀,死于柞溪。
(节选自《晋书.殷仲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B.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C.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D.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在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往往是按照亲疏远近来严格制定的。
B.夷,原是古代我国北部各民族的统称,后也可泛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国家。一般与华夏即中国相对而言。
C.衰麻,指古代丧服,衰衣麻绖。古代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上或头上,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
D.弃市为古代死刑的一种,指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我国古代的死刑还有车裂、腰斩、枭首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殷仲堪事亲至孝,以此闻名。父亲患病多年,他悉心照顾,睡觉不脱衣物,自学医术,还不慎弄瞎了一只眼睛,父亲去世后,哀伤过度,凭孝心闻名于世。
B.殷仲堪深受恩宠,被委重任。在任太子中庶子、黄门郎时,得皇帝恩宠;后被作为社稷大臣出掌三州军事,即将赴任,皇帝下诏后悔让他离开自己。
C.殷仲堪富有才学,得到器重。他能清谈,擅长写文章,喜读《道德论》,精于谈理,为当时士人所羡慕;后被冠军将军谢玄所用,担任长史,受到器重。
D.殷仲堪治理有方,成效显著。担任晋陵太守时,他针对当地实情颁布了一系列有义理的法规教令;荆州刺史任上,他着力施行小恩小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
(2)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不听别籍以避役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庾冰字季坚,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会稽内史王舒以冰行奋武将军,距峻别帅张健于吴中。时健党甚众,诸将莫敢先进。冰率众击健走之,于是乘胜西进,赴于京都。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迁给事黄门侍郎,又让不拜。司空郗鉴请为长史,不就。出补振威将军、会稽内史。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夙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冰颇任威刑,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成帝疾笃,时有妄为中书符,敕宫门宰相不得前,左右皆失色。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推问,果诈,众心乃定。进号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车骑将军。冰惧权盛,乃求外出。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冰临发,上曰:“今强寇未殄,戎车未戢,兵弱于郊,人疲于内,寇之侵逸,未可量也;黎庶之困,未之安也;群才之用,未之尽也。”顷之,献皇后临朝,征冰辅政,冰辞以疾笃。寻而卒,时年四十九。册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祠以太牢。冰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临卒,谓长史江虨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死之日,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B.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C.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D.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为“辟”,大臣征召称为“征”。
B.长史,是中国历史上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别驾。
C.疏,是封建时代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冰品行高洁。在他的带动下,家中诸弟见贤思齐,崇尚礼义,颇受社会舆论赞赏。
B.庾冰淡泊名利。他不愿在朝廷为官,主动到地方任职;献皇后想重用他,他也没有答应。
C.庾冰勤政贤能。他不分昼夜处理政务,敬贤礼士,提携后辈,获得上下一致好评。
D.庾冰清廉俭朴。他不贪占公家的财物,死后没有绢做棺中的被子,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
(2)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   
(节选自《晋书•吴隐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B.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C.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D.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家贫无人/鸣鼓每至哭临之时/恒有双鹤警叫/复有群雁俱集/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弱冠即指男子二十岁。
B.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刺史,职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D.致事是指古代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也称“致仕”、“休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隐之儒雅孝顺。他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闻名,事奉母亲极尽孝道,使韩康伯之母大受感动,为之悲痛流泪。
B.吴隐之清廉俭朴。他虽有高官显职,但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刘裕赐给他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
C.吴隐之饮泉不贪。朝廷任命他为广州刺史,在途经贪泉时,他喝下泉水并赋诗言志,始终坚守了自己“终当不易心”的诺言。
D.吴隐之乐善好施,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部分都赈济给他治下的百姓,家中人靠纺织以供家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
(2)隐之清操不渝,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辟,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其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C.司空,是三公之一,西周始设立,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管理官。隋唐虽有设置,仍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
D.武帝,是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蜀汉平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B.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祗字子庄,性至孝,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武帝始建东宫,起家太子舍人,累迁散骑黄门郎,赐爵关内。母忧去职。服终,为荥阳太守。自魏黄初大水之后,河济泛溢。祗乃造沈莱堰,至今兖、豫无水患,百姓为立碑颂焉。及帝崩,梓宫在殡,而太傅杨骏辅政,欲悦众心,议普进封爵。祗与骏书曰:“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骏不从。入为侍中。时将诛骏,而骏不之知。祗侍骏坐,而云龙门闭,内外不通。祗请与尚书武茂听国家消息,揖而下阶。茂犹坐,祗顾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惊起。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祗证楷无罪,有诏赦之。时又收骏官属,祗复启曰:“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关出赴爽,宣帝义之,尚迁青州刺史。骏之僚佐不可加罚。”诏又赦之。祗多所维正皆如此。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及洛阳陷没,遂共建行台,推祗为盟主,以司徒、持节、大都督诸军事传檄四方。遣子宣将公主与尚书令和郁赴告方伯征义兵,祗自屯盟津小城,宣弟畅行河阴令,以待宣。祗以暴疾,时年六十九。祗自以义诚不终,力疾手笔敕厉其二子宣、畅,辞旨深切,览者莫不感激慷慨。
(选自《晋书·傅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
B.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
C.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
D.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拜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封建时代君王建立的专门与官员议事的宫殿。文中指武帝建立的议事宫殿。
B.侯,古代的一种爵位,春秋时期属于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
C.太傅,中国古代的职官。古代某段时期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
D.薨,中国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古代称帝王的死为“崩”,称大夫的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祗消除水患,百姓称赞。黄河济水泛滥,傅祗主持修筑了沈莱堰,以后兖州、豫州一带没有水患,百姓立碑称颂他。
B.傅祗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太傅杨俊在辅政期间,为了取悦人心,给每个人晋升了爵位,于是傅祗给杨骏写信,批评这件事。
C.傅祗为人开脱,维护道义。在杨骏事件中,杨骏的下属人员被逮捕,傅祗上奏认为这些人不能加以刑罚,皇帝赦免了他们。
D.傅祗严命后人,令人敬佩。傅祗在病重期间手书遗言,对两个儿子严格要求,辞意深切,看了他的遗言的人无不感激慷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2)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