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慧山寺新泉记

唐·独孤及

①寺居吴西神山之足。山小多泉,其高可凭而上。山下灵池异花,载在方志;山上有真僧隐居遗事故迹,而披胜录异者贱近不书。

②无锡令敬澄,字深源,为政之余考古案图,葺而筑之,乃饰乃圬。有客竟陵陆羽,多识名山大川之名,与此峰白云相与为宾主,乃稽厥创始之所以而志之谈者然后知此山之方广胜掩他境。

③其泉伏涌潜泄,腾响舍下,无沚无窦,蓄而不注。深源因地势以顺水性,始双垦袤丈之沼,疏为悬流,使瀑布下钟。甘溜湍激,若醴酾乳喷,及于禅床,周于僧房,灌注于德地,经营于法堂,瀑潺有声,聆之耳清。濯其源,饮其泉,能使贪者让,躁者静,静者勤道,道者坚固,境净故也。

④夫物不自美,因人美之。泉出于山,发于自然,非夫人疏之凿之之功,则水之时用不广。亦犹无锡之政烦民贫,深源导之,则千室襦袴。仁智之所及,功用之所格,动若响答,其揆一也。予饮其泉而悦之,乃志美于石。

[注] ①志之:记载它,指陆羽的《游慧山寺记》一文。②襦袴:衣裤,引申为丰裕、富足。③揆(kuí):道理。
【小题1】第①段紧扣题目,交代了慧山寺新泉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_。
【小题2】第②段写陆羽的原因是_________。
【小题3】对“谈者然后知此山之方广胜掩他境”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谈论的时候才知道这座山方圆的美景能掩盖其他美景。
B.畅谈的人这以后才知道此山的广大美景超越其他地方。
C.游人和学人才知道这山范围内的优美超过了其他地方。
D.游人和写方志的人才知道的此处佳境淹没了其他美景。
【小题4】分析第③段与第④段的内在联系。
【小题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3 09:53: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郭原平字长泰,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父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亡哭踊恸绝。

②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①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③及母终,毁瘠弥甚。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原平不欲使人其坟墓,乃贩质家资,贵买此田。每出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贱,然后取直。

④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⑤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

﹣﹣《南史》(有删改)

(注):①尊上,对人父母的敬称。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父疾弥年_____   
②原平不欲使人其坟墓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要使    
A.细小B.低下C.稍微D.没有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②己自    
A.领B.拉C.征引D.退却
【小题4】第①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B.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C.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D.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小题5】把第⑤段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小题6】对第③段郭原平卖物时的情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卖物时常常会有人拦腰砍价。
B.卖物花费的时间往往特别长。
C.物价为邑人认可,货品特别抢手。
D.买家总是主动出高于报价的价格。
【小题7】综观全文,结合郭原平的性格特点,推断其拜受棉而拒受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