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南岳冯处士二首(其一)
曹唐
白石溪边自结庐,风泉满院称幽居。
鸟啼深树劚灵药,花落闲窗看道书。
烟岚晚过鹿裘湿,水月夜明山舍虚。
支颐冷笑缘名出,终日王门强曳裾。
(注)①劚(zhǔ):砍;斫。②颐:颊;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处士”指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这个称呼表明了主人的身份。
B.首联极力营造隐居的氛围,诗人表示自己要在此构建房屋,过称心如意的生活。
C.“鸟啼深树”“花落闲窗”写环境清幽,“劚灵药”“看道书”写幽居生活之乐。
D.颈联写晚傍烟岚、宵看水月的景象,展现冯处士脱然无累、恬然自安的心境。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16 08:0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1
(唐)韦应物
江汉2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3
注:(1)淮上:淮河边。 (2)江汉:此指流经梁州一带的汉水,即题目所说“梁川”。(3)秋山:韦应物《登楼》有云秋山之貌,“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可与此句相参。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遥想昔日在江汉客居时,与朋友常常相聚并扶醉而归的情景。“每醉还”突出了二人相处的融洽、欢畅。
B.离别后二人如浮云般漂泊不定,岁月如流水般倏忽而逝。诗人借“浮云”、“流水”抒发了自己与友人一别十年的感伤。
C.尾联写二人在淮上重逢后的问答。一问为何不归故乡;一答因为淮上有秋山,表达了因山长水远,无法归乡的无奈。
D.诗人在淮上遇见了十年前于梁川江汉一带有过交往的故人,有感而发,写下此诗。诗歌自然流畅、情深韵远。
【小题2】“情如旧”、“鬓已斑”,今日相逢欢笑如旧,人已鬓发斑白。诗人借对比抒情。下列诗句没有采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小题3】阅读以下两首现代诗,比较其中“流水”意象与《淮上喜会梁川故人》中的“流水”意象的异同。
寄流水
卞之琳
从秋街的败叶里
清道夫扫出了
一张少女的小影;
是雨呢还是泪
朦胧了红颜
背面却认得清
“永远不许你丢掉!”
多少未发现的命运呢?
有人会忧愁。有人会说:
还是这样好——寄流水。
幻想与梦
顾城
我在时间上徘徊,
既不能前进,也不想
后退。
挖一个池沼,
蓄起幻想的流水。
在童年的落叶里,
寻找金色的蝉蜕。
让阳光和月色,
把将来与过去融合,
像闪电礼花惊碎夜空,
化为奇采的光波。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狄仁杰

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秋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gua)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祖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铺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钜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遂为光辅所譖,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赐文昌左相。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梁国公。哀荣备子三朝,代莫与为比。

(选自唐·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

(注)戎旃:本指赤色的军旗,此处代指军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人五千余口 没:抄没、没收
B.奏成复,意不能定 毁:受诋毁
C.明公亲戎旃二十余万   董:统率
D.哀荣备于三朝   哀荣;死后得到的荣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狄仁杰拯教无辜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
①止司刑使,停斩决 ②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③相携哭于碑侧 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5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  
6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狄仁杰认为属下六百余名反对武则天的官员是受到牵连而犯死罪的,因而上书请求免除他们的死刑。
B.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到丰州,丰州和宁州的百姓闻讯,都为此抱头痈哭,伤心至极。
C.宰相张光辅在平定越王叛乱的过程中,对百姓横征暴敛,狄仁杰刚直不阿,痫斥了他的这一暴行。
D.狄仁杰生前,老百姓就为他立碑立祠;在他死后,则天、中宗、睿宗三朝都为他赠官封爵,备极哀荣。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2)遂为光辅所譖,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铉,宝鼎,勃海南皮人也。九岁入学,书《急就篇》,月余便通。家素贫,常春夏务农,冬乃入学。年十六,从浮阳李周仁受《毛诗》《尚书》,章武刘子猛受《礼记》,常山房虯受《周官》《仪礼》,渔阳鲜于灵馥受《左氏春秋》。乡里无可师者,铉遂诣大儒徐遵明受业。居徐门下五年,常称高第。年二十三,便自潜居讨论是非。撰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及《三传异同》《周易义例》合三十余卷。用心精苦,曾三秋冬不畜枕,每睡,假寐而已。年二十七,归养二亲,因教授乡里。生徒恒数百人,燕赵间能言经者,多出其门。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读所未见书。举秀才,除太学博士。及李同轨卒,齐神武令文襄在京妙简硕学,以教诸子。文襄以铉应旨,徵诣晋阳。时中山石曜、北平阳绚、北海王晞、清河崔瞻、广平宋钦道及工书人韩毅同在东馆,师友诸王。铉以去圣久远,文字多有乖谬,于讲授之暇,遂览《说文》《仓》《雅》,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辨》。天保初,诏铉与殿中尚书邢邵、中书令魏收等参议礼律,仍兼国子博士。时诏北平太守宋景业、西河太守綦母怀文等草定新历,录尚书、平原王高隆之令铉与通直常侍房延祐、国子博士刁柔参考得失。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杨元懿、宗惠振官俱至国子博士。

(选自《北史·李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正国子博土/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B.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C.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D.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叫表字,通常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B.《论语》,孔子的教学以及生活中的语录结集,相传由孔子编写而成。
C.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也可以用来指优秀人才等。
D.六艺,通常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铉幼时家贫,非常喜欢学习。因为家中贫穷,他便常常在春夏时节参加农业劳动,到了冬天才入学学习;为了学习知识,他曾经拜多人为师。
B.李铉教授弟子,成效颇为显著。回家奉养双亲时,他曾在乡里教授弟子,学生数量常常达到几百人,燕赵一带能谈论经籍的,多出自他的门下。
C.李铉撰定典籍,因饱学被选用。他编定《孝经》等三十余卷;李同轨去世后,齐神武帝亲自在京城精选饱学之士教育皇子,他被齐神武帝选中。
D.李铉治学严谨,修改经籍谬误。他认为距离文学先圣所处的时代已经很久远了,经籍中文字多有错误,于是就在空暇时删改六艺经注中的错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里无可师者,铉遂诣大儒徐遵明受业。
(2)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读所未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