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看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11 08:48: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原性
韩愈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视其品。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鱼之生也,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杨食我之生也,叔向之母闻其号也,知必灭其宗;越椒之生也,子文以为大戚,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①、嶷嶷然②。文王之在母也,母不忧,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性果恶乎?尧之朱、舜之均、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瞍之舜、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之性善恶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曰:然则性之上下者,其终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学而易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
曰:今之言性者异于此,何也?曰:今之言者,杂佛老而言也。杂佛老而言也者,奚言而不异!
(选自《韩昌黎文集》)
【注】①岐歧:形容聪颖早慧。②嶷嶷(nì):幼小聪慧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   中:中庸,适中
B.知其必以贿死 贿:贪贿,受贿
C.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   食:吃饭
D.而卒为奸 卒:终于,最终
【小题2】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明“性之上下不可移”的一组是
①情之于性视其品②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③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④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⑤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⑥下之性,畏威而寡罪
A.①②⑥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对“性”和“情”作出明确区分,认为“性”与生俱来,而“情”则是后天与外物作用的产物;“性”和“情”都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它们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韩愈认为人的情感表现为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七个方面,下品之人对每种情感的表现要么过分,要么缺失。
C.对于孔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扬子(雄)的性混论,韩愈都不认同,并提出质疑和批评。
D.韩愈认为性之上品、中品和下品都不能改变,这和孔子的观点一致。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
(2)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

同类题3

阅读课文四至九段,完成下面问题。

去年,孟东野往,吾(① )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② )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③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④ )而早世,如吾(⑤ )衰者,(⑥ )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⑦ )死,而汝抱无涯之(⑧ )也。”孰谓(⑨ )少者(⑩ )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⑪ )乎?

呜呼!其信然(⑫ )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⑬ )而夭(⑭ )其(⑮ )乎?汝之纯明(⑯     )而不(⑰ (⑱ )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1)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⑲ )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2)

虽然(⑳ ),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 )日益微,几何 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无知 ),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 )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 )其成立 )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3)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 )竟 )此而 )其生乎?抑( )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 )以应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吾与汝曰(________)
(2)吾年未四十,而茫茫(________)
(3)而齿牙动摇(________)
(4)皆康强而早逝(________)
(5)如吾衰者(________)
(6)能久存乎(________)
(7)恐旦暮死(________)
(8)而汝抱无涯之也(________)
(9)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________)
(10)孰谓少者而长者存(________)
(11)强者夭而病者乎(________)
(12)其信然邪?(________)
(13)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________)
(14)吾兄之盛德而其嗣乎(________)
(15)吾兄之盛德而夭其乎(________)
(16)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________)
(17)汝之纯明而不蒙其泽乎(________)
(18)汝之纯明而不克其泽乎(________)
(19)何为而在吾侧也(________)
(20)虽然,吾自今年来(________)
(21)志气日益微(________)
(22)几何不从汝而死也(________)
(23)无知(________)
(24)其无知(________)
(25)汝之子十岁(________)
(26)又可其成立邪(________)
(27)又可冀其成立邪(________)
(28)竟以此而殒其生乎(________)
(29)其竟此而殒其生乎(________)
(30)其竟以此而其生乎(________)
(31)别有疾而至斯乎(________)
(32)使者妄称以应之耳(________)
【小题2】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
【小题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少者强者而天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2)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3)“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