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三、四两句是说,离别虽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发誓要像六郡雄杰那样去杀敌立功。
C.五、六两句中,“横”字表明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接”字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对魏大此行的担忧之情。
D.全诗一气呵成,英气逼人,没有儿女情长,却有慷慨悲壮,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
【小题2】诗歌尾联运用汉将刻石记功的典故,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28 09:55: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慕容绍宗,慕容晃第四子太原王恪后也。尔朱荣即其从舅子也。值北边挠乱,绍宗携家属诣晋阳以归荣,荣深待之。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固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绍宗对曰:“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荣不从。纥豆陵步藩逼晋阳,尔朱兆击之,累为步藩所破,欲以晋州征高祖共图步藩。绍宗谏日:“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高晋州才雄气猛,英略盖世,譬诸蛟龙,安可借以云雨!”兆怒,禁止绍宗,数日方释。及高祖举义信都,兆乃抚膺自咎,谓绍宗曰:“必用卿言,争岂至此!”后高祖从邺讨兆于晋阳,兆自缢而死。绍宗遂携荣妻子及兆余众自归。高祖仍加恩礼,所有官爵并如故。天平二年,行扬州刺史,寻行青州刺史。丞相府记室孙搴属绍宗以兄为州主簿,绍宗不用。搴谮之于高祖,云:“幕容绍宗尝_登广固城长叹,谓其所亲云‘大丈夫有复先业理不’。”由是征还。元象初,进爵为公,除度支尚书。侯景反叛,诏绍宗节度三徐、二兖州军事,与高岳等出讨。于时景军甚焱。与景接战,诸将无肯先者,绍宗麾兵径进,诸将从之,因而大捷,景遂奔遁。西魏遣其大将王思政入据颍州,绍宗与太尉高岳、仪同刘丰等率军围击,堰洧水以灌之。未几,与丰临堰,见北有尘气,乃入舰同坐。暴风从东北来,远近晦冥,舟缆断,飘舰径向敌城。绍宗自度不免,遂投水而死,时年四十九。绍宗死后,三军将士莫不哀痛悲惋。赠使持节,谥日景惠。
(节选自《北齐书·慕容绍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B.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C.及荣称兵入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困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D.及荣称兵人洛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州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名,此处称呼高晋州,是以对方在晋州任刺史称呼其人。
B.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节度是管理、调度的意思,唐代设立的节度使为地方军政长官,朝廷赐以旌节。
D.赠指追赠,是朝廷对有贡献的官员在退休时或对殉职、阵亡者给以官爵等荣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绍宗善于识人,反对联合高祖。尔朱兆想联合高祖共同对付步藩,绍宗认为不能给高祖发展壮大势力的机会,尔朱兆不听,最后被高祖攻讨。
B.绍宗不徇私情,遭到小人诬陷。孙搴请求绍宗委任兄长作州主簿,绍宗没有答应,于是孙搴向高祖进谗言,高祖产生疑虑,将绍宗召回都城。
C.绍宗勇猛善战,平定侯景叛乱。侯景军队人多势众,同侯景军接战后,诸将都不肯冲锋在前,绍宗则挥兵猛进,诸将紧随其后,取得大捷。
D.绍宗精忠报国,不幸以身殉职。王思政围困颍州,绍宗等人用水灌之法对敌,暴风扯断其乘坐船只的缆绳,船径直冲向敌营,绍宗投水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
(2)兆乃抚膺自咎,谓绍宗曰:“必用卿言,今岂至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彝,字庆宾,清河东武城人也。彝性公强有风气,历览经史,袭祖侯爵。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后从驾南征,母忧解任。彝居丧过礼,送葬自平城达家,千里步从,不乘车马,颜貌瘦瘠,当世称之。孝文幸冀州,遣使吊慰,诏以骁骑将军起之,还复本位。

宣武亲政,罢六辅。彝与兼尚书邢峦闻处分非常,惧,出京奔走。

寻除安西将军、秦州刺史。彝务尚典式,考访故事,及临陇右,弥加讨习。于是出入直卫,方伯羽仪,赫然可观。羌、夏畏伏,惮其威整;一方肃静,号为良牧。

彝敷政陇右,多所制立,宣布新风,革其旧俗,人庶爱仰之。为国造佛寺,名曰兴皇,诸有罪咎者,随其轻重,谪为土木之功,无复鞭杖之罚。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擅立刑法,劳役百姓,诏遣直后万贰兴驰驿检察。贰兴,肇所亲爱,必欲致彝深罪。彝清身奉法,求其愆过,遂无所得。见代还洛,犹停废数年

第二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别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由是众口喧喧,谤讟(dú)盈路,立榜大巷,克期会集,屠害其家。彝殊无畏避之意,父子安然。神龟二年二月,羽林武贲将几千人,相率至尚书省诟骂,求其长子尚书郎始均不获,以瓦石击打公门。上下慑惧,莫敢讨抑。遂持火虏掠道中薪蒿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挞极意唱呼焚其屋宇。始均、仲瑀当时逾北垣而走。始均回救其父,拜伏群小,以请父命。羽林等就加殴击,生投之于烟火中,及得尸骸,不复可识,唯以髻中小钗为验。仲瑀走免。彝仅有余命,沙门寺与其比邻,舆致于寺。远近闻见,莫不惋骇。乃卒。官为收掩羽林凶强者八人斩之。不能穷诛群竖,即为大赦,以安众心,有识者知国纪之将坠矣。

——节选自《北史•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张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持火虏掠道中薪蒿/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挞极意/唱呼焚其屋宇/
B.遂持火虏掠/道中薪蒿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挞/极意唱呼/焚其屋宇/
C.遂持火虏掠/道中薪蒿/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挞/极意唱呼/焚其屋宇/
D.遂持火虏掠道中薪蒿/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挞极意/唱呼焚其屋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尚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代起是各部的最高职位。
B.方伯,“方”则“正”也,“伯”同“霸”,文中意指当时张彝横霸羽林,与《陈情表》中“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之“伯”意迥乎不同。
C.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D.羽林,取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为皇帝之护卫。后代禁卫军常有羽林之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彝坚守孝道,为当世所称道。他不乘坐车马,从平城到家乡一千多里路步行送葬,累得容貌消瘦憔悴,守丧超过礼节的规定。
B.张彝为政有方,宽容对待罪人。他治理陇右,革除旧俗,受到百姓的爱戴;建造寺院,囚徒到寺院工地上干活,不再受皮鞭棍棒等刑具的拷打。
C.仆射高肇想要娶公主为妻,却遭到公主拒绝。在自己的私欲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污蔑陷害得到公主婚约的同列张彝。
D.张彝改革官制,触动军人利益。他提出武人不能担任高贵官职,导致军人冲进家门报复,两个儿子或烧死或受伤逃亡,自己也未能幸免。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彝务尚典式,考访故事,及临陇右,弥加讨习。
(2)彝清身奉法,求其愆过,遂无所得。见代还洛,犹停废数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忽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勣袭爵。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注: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B.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C.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D.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C.使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2)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