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 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自然景色,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诗歌语言风格绚丽飘逸。
B.首联写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隐居的地方只有孤独的白云。“溪水”“白云”是隐者居住的象征,“清”“孤”写出了此地的凄清。
C.中间两联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优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有芍药,可见王昌龄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
D.尾联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E. 诗人通过对“茅亭”“花影”“药院”等意象的描写,写出了隐者的清高、隐处的雅趣,描绘出了一幅优雅、清高不俗的隐居图。
【小题2】颈联两个动词“宿”“滋”用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06 08:01: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
①
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①怀素:唐代书法家,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以狂草著名。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首联以疑问开篇,问而未答,好像十分激动地问主人:“您从哪里得到的这个屏风?”以疑问引出本文主要描述的重点,引人注目。
B.从诗人立刻就认出这是怀素的笔迹,可见诗人平日对书法极为留心,尤其是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十分熟悉,一眼便认了出来。
C.颔联下句中的“墨痕浓”的 “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色,已经把整幅字的风格和意境初步传达给读者。
D.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体现了诗人对名家真迹蒙尘的惋惜伤感之情。
【小题2】诗歌的后两联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怀素的书法?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
②
,旅游谁背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释)①刘琨,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②橘柚,相传“逾淮北而为枳”,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故《淮南子》说“橘柚有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起笔交代泊船湘江的处境,“锁”写出了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的情形,烘染出沉重的气氛。
B.“江边深夜舞刘琨”一句紧承首句所含之怅惘情绪,透露出诗人因行游受阻而生出怅然之情,只能深夜起舞。
C.三四句正面写湘江秋风秋雨,以“万里”、“千家”极度夸张“芙蓉国”、“薜荔村”,绘出了雄奇壮美的图画。
D.湘江一带,正是橘柚之乡。诗人看见那累累硕果,不禁触景生情,深感自己的境遇和那远离江南生长在淮北的积相似。
E. 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诗人以屈原自比,尾联写诗人看见渔人,不想与渔人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旅中送迁客
吴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去凭吊屈原,实写其被贬遭际。
B.颔联点明送别的时间,色彩很鲜明,所用意象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C.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D.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诗,情感真挚,格调相同。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其三)
沈 彬
月冷榆关过雁行,将军寒笛老思乡。
贰师
①
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
②
一剑长。
戍角就沙催落日,阴云分碛护飞霜。
谁知汉武轻中国,闲夺天山草木荒?
注①贰师:指李广利。大宛有善马,匿贰师城,不肯献。汉武帝太初元年,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征贰师城,取善马。李广利攻大宛,损折士兵甚多。②魂飞:指李广最终引刀(剑)自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冷月、过雁、寒笛等具有典型边塞风格的意象烘托老将征途中被牵动的思乡之情。
B.颔联以两位李将军征讨胡人的典故,颂扬汉将李广利与李广驰骋沙场、忠心报国的业绩。
C.颈联描写戍角悲鸣、黄沙漫天、阴云密布、严霜满结等景象,渲染出沙场的悲凉气氛。
D.本诗首联叙事,颔联怀古,颈联写景,尾联议论,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意境苍凉。
【小题2】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大庾岭北驿
①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②
。
(注)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题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与颔联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之景,联想“雁过梅岭”的传说,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人如飞雁的感慨。
B.颈联描绘了眼前景色:江潮初落,水面平静;瘴气缭绕,一片迷蒙。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
C.尾联一个“应”,流露出不确定的主观感觉,表现了诗人想要以望梅聊以自慰却又难以实现的忧愁无奈之情。
D.全诗写“愁”,却未着一个“愁”字。尽管如此,读者还是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愁绪满怀,心情悲苦。
【小题2】古人云:“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在抒情上的匠心所在。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