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注)①莫愁:相传是战国时的女子,貌美如仙,爱好歌舞。②梁广:画家,擅画海棠。

海棠

刘子翚

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

初种直教围野水,半开长是近清明。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诗老无心为题拂,至今惆怅似含情。

(注)①诗老:指杜甫。传说杜甫母亲的名字叫海棠,因避讳,杜甫一生没有写过咏海棠的诗歌。②题拂:题咏赞美之意。
【小题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首联都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海棠。郑诗把春风拟人化,着意为海棠涂抹颜色;刘诗把海棠拟人化,以“幽姿淑态”尽情开放,撩拨春情。
B.郑诗颔联从侧面描写海棠的色泽和神韵,鲜红艳丽、娇娆妩媚于一体的表里之美。
C.从描写角度来看,刘诗颈联从嗅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海棠香与色。
D.郑诗不仅诗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而且清婉明白,语言精当,可谓是咏物诗中的佳作。
【小题2】分析郑诗颈联、刘诗的颔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3 02:4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十有余载矣,徒闻其语,不见其人,何哉?盖言之是也,行之非也。言之是,则出乎公道,行之非,则涉乎邪径。是非相乱,好恶相攻。所爱虽有罪,不及于刑;所恶虽无辜,不免于罚。此所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者也。或以小恶弃大善,或以小过忘大功。此所谓君之赏不可以无功求,君之罚不可以有罪免者也。赏不以劝善,罚不以惩恶,而望邪正不惑,其可得乎?若赏不遗疏远,罚不阿亲贵,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考事以正其名循名以求其实则邪正莫隐善恶自分。然后取其实,不尚其华,处其厚,不居其薄,则不言而化,期月而可知矣。若徒爱美锦,而不为民择官,有至公之言,无至公之实,爱而不知其恶,憎而遂忘其善,徇私情以近邪佞,背公道而远忠良,则虽夙夜不怠,劳神苦形,将求至理,不可得也。

(《贞观政要》卷七)

【小题1】用“∕”给划线句断句。
考事以正其名循名以求其实则邪正莫隐善恶自分
【小题2】文末说“将求至理,不可得也”,这里的“至理”应指 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赏不以劝善,罚不以惩恶,而望邪正不惑,其可得乎?”一句中 “赏”的正确做法:_______________纵观全文,作者认为“国家思欲进忠良,退不肖”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祖瑀,梁寻阳太守。父续,王府记室参军。
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仕梁为尚书左户侍郎、吴令。侯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建邺,以炯监郡。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炯解衣将就戮,碍于路间桑树,乃更牵往他所,或救之,仅而获免。子仙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及子仙败,王僧辩素闻其名,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上表劝进,僧辩令炯制表,当时莫有逮者。
陈武帝南下,与僧辩会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及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免。侯景平,梁元帝闵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侯。僧辩为司徒,以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
魏克荆州,被虏,甚见礼遇,授仪同三司。以母在东,恒思归国,恐以文才被留,闭门却扫,无所交接。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乡之意。奏讫,其夜梦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历司农卿,御史中丞。
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表求归养,诏不许。文帝嗣位,又表求去,诏答曰:“当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无废也。”初,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会王琳入寇大雷,留异拥据东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徒众。以疾卒于吴中,赠侍中,谥恭子。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B.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C.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D.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邺,即南京,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都于此,为南京建都之始。
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诏,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按内容分为即位诏、遗诏等,按形式分为手诏、口诏等。
D.尊累,古代对他人家属的敬称,文中指沈炯的母亲。古代对他人母亲的敬称还有“令堂”“尊堂”“家慈”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炯少时才智出众名重当时。南朝梁时他担任尚书左户侍郎,出任吴令。侯景作乱京城陷落后宋子仙、王僧辩等先后对他委以重任。
B.沈炯为人性情刚烈,才能过人。宋子仙占领吴兴后请他出任书记,受拒后下令斩他,沈炯脱衣引颈就戮。他写的奏表文辞精深,当时无人可比。
C.沈炯为才名所累,行事谨慎。荆州陷落后他被西魏人封为仪同三司;此后他常闭门谢客,不与外人交往,写的文章也随即毁掉,不让流传。
D.沈炯为子重视孝道,屡求归养。他在西魏时因老母常想归国,高祖受禅后,又以母老请求回家侍养;文帝继位后又上表请求辞官,最终得偿所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僧辩素闻其名,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钱十万。
(2)侯景平,梁元帝闵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