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注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壤为类。悠悠与颗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小不能一亩,可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潜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钴姆潭西小丘记》节选柳宗元)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与其上高山    徒:随从
B.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交会
C.觞满酌,颓然就醉 引:持,举
D.余怜而之 售:卖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醉则更相枕卧    可笼而有之
B.不知日入 丘小不能一亩
C.攀援登 惑不从师
D.悠悠与颢气俱   其闻道也固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开篇先从他处着墨,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B.甲文第二段先写自己被登高所见的景观震惊,接着写出了见到美景时似乎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感受。
C.甲文作者从高峻峭拔的西山中感受到了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慰。
D.乙文反复描写小丘的美景,以及游览时的惬意,极力表现了作者的内心满足感,他那遭贬的失意也得到了彻底的解脱。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小题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6:45: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shāo)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yín)。其上,为睥(pì)睨(nì)梁 欐(lì)之形;其旁出堡坞(wù),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cù)偃(yǎn)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gēng)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①,神者倘(tǎng)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②?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①“又怪其”四句:又奇怪“造物者”不把小石城山安排在中原,反而陈设在这偏僻的蛮夷地区,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这确实是徒劳而无功用的。更,gēng音,经历。售其伎,显露其技艺。伎,通“技”。售,出售,这里是显露的意思。
②“神者”二句:神灵的造物者大概不应该这样做吧,那么造物者就果真没有吧?”傥(tǎng),通“倘”。或许,大概。不宜,不应该。如是,如此,指“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的现象。果,真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毕至     贤:贤能
B.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C.其一西出     西:向西
D.良久乃     已:停止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亦犹今视昔    吾疑造物者有无久矣
B.当欣于所遇    响之激越
C.引以为流觞曲水  愈以为诚有
D.犹不能不之兴怀 投小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影响深远。书法史上“苏(苏轼)王(王羲之)米(米芾)蔡(蔡襄)”齐名。
B.序也作“叙”或称“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可以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
C.《兰亭集序》最后一段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其中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D.《小石城山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旅途见闻和山川景物,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抒发了他贬逐永州游历自然时心中的感慨,构成了文章的写景和议论两段。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